前世與此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br>這是耿煊剛穿越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的。</br>但其中,又有許多地方讓他心中生出一種似是而非的熟悉感。</br>第一次生出這種感覺,是此世那同時兼具魚蟲文與篆文特徵的象形文字。</br>第二次生出這樣的感覺,則是耿煊透過前身記憶回顧此世歷史脈絡之時。</br>在此世的五百多年前,一段洶湧激盪、影響深遠的歷史,掀起了與前世某段歷史時期極為相似的波瀾。</br>只不過,世界的不同,讓這段洶湧波瀾最終走向了另一個方向,一直到五百多年後的今天,這天下依然在這餘波的陰影之下沒能走出。</br>五百多年前,佔據了大半幽州以及部分皓州疆域的業國在歷經數代賢君之後,迎來了新的君主,柏廉。</br>此後二十年,本來只是天下一隅的業國在他的意志下席捲天下九州,終結了持續數百年的諸國爭霸,埋葬了大稷王朝綿延八百多年的天命。</br>柏廉遷都,改稷都為元京,改鈞州為元州,去王號,稱元帝。</br>元者,開始,第一,源頭,根本。</br>制曰:“朕聞太古有號無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諡。如此子議父,臣議君,朕弗取焉。</br>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為元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br>自此,九州萬方,兆億生民,都臣服在元帝一人的意志之下。</br>一統天下九州,以兆億生民為臣妾,元帝的雄心卻沒有因此而停止。</br>求長生,成為他餘生唯一的執念。</br>為此,元帝不惜窮竭民力,鞭笞天下。</br>最終,他死了。</br>大業帝國瞬間分崩離析,烽煙再次遍及九州之地。</br>直到五百多年後的今天,英雄梟雄,野心家陰謀家,九州這張牌桌上來來去去不知如流水般換了多少茬玩家,天下依舊沒能再出一個元帝般的人物,將九州再次捏在一起。</br>因老殺材的話,耿煊將前身記憶中有關元帝的一切都翻了出來。</br>他還想了解更多,但這卻已經是他所能回想起來的全部。</br>說到底,前身上的只是蒙學,重點練習的是基本的讀寫能力。</br>除此之外,只學了一些簡單的歷史常識。</br>他現在還能從前身記憶中挖出這麼多與元帝有關的資訊,甚至還知道他真名叫“柏廉”,還是因為蒙學夫子對這位元帝的情感過於糾結,處於一種愛到極致又恨到極致的二元疊加態之中,不時的就會在正常的蒙學教育之外把這位死了五百多年的人物拖出來狠狠的罵一頓,或者請出來狠狠的誇一頓,總之就分裂,這也間接讓前身對這位元帝有了一個梗概的瞭解。</br>老殺材悠悠道:“元帝可不是那些愚夫愚婦以為的,為求長生便什麼都不顧的昏庸君王。</br>在他執國的短短數十年間,可是做了許多前無古人,至今也無來這之事。</br>掃滅群雄,一統九州之後,元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竭力壓制諸子學說,對於那些寧死也不肯低頭的犟種,更是坑殺了不知道多少。</br>他身上揹負的滔天罵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個。”</br>耿煊緩緩點頭。</br>大稷王朝得了八百多年天命,但在最後三四百年間,就已金身不在,成了泥塑紙糊般的玩意兒。</br>之所以還能死而不僵多挺了幾百年,只是還沒有新的天命人出現。</br>彼時,諸國亂戰,都想奪得新的天命。</br>諸子學說也在這種環境下如雨後春筍般誕生。</br>根據前身記憶耿煊知道,在得到九州天命之前,以元帝為首的大業帝國曾與部分諸子門徒有過緊密的合作。</br>可以說,元帝能夠成為九州共主,大業帝國能夠取代大稷王朝,諸子門徒和他們信奉的諸子學說是有過大貢獻的。</br>但當“奪天命”的任務結束,元帝毫不猶豫的對曾經給了他巨大幫助的諸子門徒舉起了屠刀。</br>自此,無盡的罵名就如百川匯海,源源不斷,滔滔不絕。</br>自元帝死後到五百多年的現在,這如百川奔湧的罵名沒有止歇。</br>在可預見的將來,同樣沒有絲毫減緩的跡象。</br>耿煊作為一個旁觀者,對此卻有自己的理解。</br>對已經奪得天命的元帝來說,他的要求很簡單——</br>忠誠!</br>絕對的忠誠!</br>而這是諸子門徒絕對不可能給他的,因為他們對學說的信仰超越了一切。</br>而最令元帝無法接受的是,諸子學說都有一套自己對天命的解釋。而世間一切,包括君王的行止操守,都要無條件的順應、接受、融入到這套解釋體系中。</br>若不然,你就是暴君,是獨夫,天命就會離你而去。</br>在這套體系裡,諸子在上,君王在下。</br>這元帝能忍?</br>所以,元帝與諸子門徒的分道揚鑣,對諸子學說的極盡打壓,都是可以理解的。</br>老殺材繼續道:</br>“可與諸子學說的遭遇不同,那些被諸子門徒斥為上不得檯面的雞鳴狗盜之徒反而很得元帝的偏愛。</br>稍有才能者,就被徵為官,聚居元京,其中佼佼者,更是可以出入宮廷,直面天顏。</br>元帝還正式下詔,動用舉國之力,在九州各地,鄉野市井之中,蒐羅各種斷章殘篇,秘法奇術,分門別類,編撰成冊。”</br>說到這裡,老殺材灌了一口茶,卻沒再說話。</br>耿煊也沒有說話,心中卻因這番言辭波瀾激盪。</br>過了一會兒,耿煊終於開口:“這些,就是九流秘術?”</br>老殺材先是點頭,而後卻又搖頭。</br>“這些以舉國之力編撰而成的書冊,元帝從來秘不示人,也只有他一人知道全貌。</br>自元帝隕落之後,帝國很快就四分五裂。</br>後來霸王入元京,一把火將千年神都化為廢墟,很多珍寶都化為了灰燼,還有許多隨著各路亂軍重新散入九州各地。</br>九流秘術也是從那時開始慢慢在九州各處擴散開來。</br>有說這就是那套元帝秘不示人的藏書,卻也有說真本都在元帝的陵墓之中,這些流傳出來,都是偽本。</br>不過,不管是真是偽,現在散於九州各地的這些九流秘術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元帝頭上,這卻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