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最美四月天,本月的第一次大朝會,在氣勢恢宏的“大明宮”舉行。
有那心細的人會發現,今日的大朝會非比尋常,有很多終日不怎麼上朝的人,居然都站在了金殿之上。
比如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大唐軍神李靖、秦瓊、尉遲恭、孫思邈、袁天罡等等,甚至有些番邦在長安的使者,也被邀請了過來。
文武分兩旁站定之後,李世民才在大內總管張阿難的陪同下,升坐八寶金殿。
“諸位愛卿,前日化生寺一事,想必大家已經都知道了。觀音菩薩顯聖,指明西天靈山有解救百姓、壯我大唐之真經。”
“而玄奘法師,也有意西行,替朕、替大唐求取真經。朕已經與玄奘結為兄弟,今日眾卿就隨朕一起,為我大唐聖僧餞行吧——”
李世民說完,示意了一旁的張阿難,張阿難會意,高聲唱到。
“宣唐皇御弟,玄奘法師覲見——”
一道道宣玄奘覲見的聲音傳了出去,早已候在宮門外的玄奘,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今日的玄奘好生裝扮了一番,新剃的腦瓜皮,頭上戴著一頂嶄新的“毗盧帽”,一身土黃色的僧衣,外罩錦襴袈裟,手持九環錫杖。
“阿彌陀佛,貧僧玄奘,拜見唐皇陛下——”
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之下,玄奘法師從容不迫地走上金殿,口誦佛號,儼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
“哈哈,御弟啊,既然你我已經結為兄弟,就不要如此見外了。今日當著文武的面,朕就賜你‘唐’姓,法號‘三藏’如何?”
唐三藏?
“唐”是以國為姓,這算是很高的榮譽了,“三藏”這是指經為號,倒也取的貼切。
“唐三藏,多謝陛下恩賜——”
“御弟啊,此去西天路途遙遠,宮外朕已經為你備下白馬一匹充作腳力,另外此紫金缽盂供日常化齋之用,這裡還有通關文牒,保你一路暢行無阻。”
張阿難一手託著紫金缽盂,一手拿著一本通關文牒。
紫金缽盂還好說,也算是一件國寶,不過到了玄奘法師的手中,不過用來盛飯裝水罷了。
那通關文牒可非同小可,出了大唐之後,這東西遇國過城的,是最好的身份證明,尤其大唐乃是當今天下最強大的國度。
玄奘法師展開通關文牒一看,只見上邊寫道:
“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涼德,嗣續丕基,事神治民,臨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涇河老龍,獲譴於我皇,三魂七魄,倏忽陰司,已作無常之客。因有陽壽未絕,感冥君放送回生,廣陳善會,修建度亡道場。”
這是表明取經的前因和事由。
“感蒙救苦觀世音菩薩,金身出現,指示西方有佛有經,可度幽亡,超脫孤魂,特著法師玄奘,遠歷千山,詢求經偈。”
這幾句,表明了玄奘不僅是大唐前往西天取經的使者和高僧,更是註明了玄奘取經的另一個重要背景。
玄奘取經,是蒙受神通廣大的觀世音菩薩指點前往西天的,無形中也是在給玄奘造勢,萬一有人不買大唐的帳,這不還有觀音菩薩在站場子嗎?
最後寫道:“倘到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文行,須至牒者。”
“大唐貞觀一十五年,春吉日。御前文牒。”
李世民在牒文中希望,唐僧所途經各國,能夠看在大唐的面子上,給予唐僧方便,自己方便。
如果不照辦,就掂量掂量後果吧!
上有蒼天,下有大地諸神佛護佑,中有大唐強大的軍隊,裝備和鐵騎,振振國威,威振內外啊!
“唐三藏,多謝陛下——”
玄奘法師看完通關文牒,更是感激涕零,深深行了一個佛禮。
玄奘西行之事安排妥當,自有禮部官員安排其上路,李世民還想結束朝會,也趁機去送一送玄奘法師。
這時候,突然有御史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