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功績,大大小小都會算到他的頭上,這也是李治始料未及的。
二者,後世的李治本就是農民出身,春耕這樣的事情自然做的不在少數。
這個時代別處的官員,甚至包括長安的李世民勸耕時,無非也就是做做樣子,而李治卻實實在在地親耕了兩畝地。
這樣的高官誰曾見過,更何況對方還是當今陛下親子,大唐的晉王殿下,如今河南道的萬家生佛呢?
“晉王殿下,陛下突然發來急詔,要老夫儘早回京有要事相商,老夫就先告辭了。”
“洛陽城外其他幾處的春耕,就勞煩晉王殿下多照看幾日,然後您再慢慢返京也不遲。”
約好的第二天要到洛陽下屬的郡縣去,沒曾想一大早,魏徵竟然拿著李世民的詔書找了過來。
“魏侍中,父皇有何急事相詔,雉奴是否也需要同您一同返京?”
聽說是李世民的急詔,李治就有些納悶,尤其是這裡邊還沒有自己的事情。
要說這個時候發來急詔,要麼就是朝中出了大事,要麼就是邊關出了兵禍,再就是皇家出發生了變故。
問題是,似乎怎麼算,都不太可能只發了急詔給魏徵吧?
“殿下請看,這就是陛下的詔書,也沒說明白是什麼事情,老夫特意問了前來下詔書的大內護衛,對方也只是催促老夫儘早回去,沒明說什麼。”
“大內護衛”?
李治又是一愣,但凡向地方的臣子發詔書,正式一點的就會走禮部的流程,差一點兒的,也是安排皇帝身邊的小黃門。
這發給魏徵的詔書,怎麼就派了一名大內侍衛過來呢?
李治雖然心有疑惑,總不能攔著魏徵不讓走吧?
就這樣,魏徵就離開洛陽,返回長安去了。
有了前車之鑑,李治硬是讓他帶足了護衛,他們兩人現在算是都明白了,即便是大唐境內,也可能會有很多他們惹不起的勢力。
……
“九公子,咱們為何也突然要急著回長安呢?”
魏徵已經走了三天,李治耐著性子,將洛陽城附近各個郡縣主要的春耕現場跑了一遍,也算是跟眾人一個簡單的告別。
尤其是“洛神廟”,李治再三關照現在“洛神廟”中的道長,務必想盡一切辦法,將“洛神廟”的香火搞得旺盛起來。
“河伯府”的事情,始終是李治的一塊心病,可惜自身的實力還是太差了。
而壯大“洛神廟”的香火,是李治目前唯一能夠做到的,也希望藉此能助“河伯府”中那位一臂之力吧。
李治忙完之後就離開了,他卻沒有想到,“洛神廟”的香火,在他走後還真的旺盛了起來。
原因倒不是有更多人信奉了“洛神娘娘”,而是那個道長想出了一個奇葩的主意,直接將李治的塑像放在了“洛神娘娘”像的身側。
這樣一來,洛陽城周邊直接或間接受過李治恩惠這幾十萬百姓,就成了“洛神廟”的常客,誰來了還不順道也給“洛神娘娘”上炷香啊?
“懷玉兄,我有一種預感,好像長安城裡會有大事發生,尤其是魏大人走了之後,這種感覺更加的強烈。”
李治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是為什麼,只是不停地抽打著坐下的戰馬,恨不得肋生雙翅,一步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