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部擔心英國一旦屈服,德社能夠利用皇家海軍的一部分戰艦,這樣可以集結出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足夠對美國東海岸構成威脅。
所以他們其實並不想提供任何實質性援助,只是在琢磨著把西印杜群島攥在手裡。
“我不理解你們美國人為什麼會恐懼德國人,你們完全有能力打破現在的局面。我知道你們還沒有準備好戰爭,但如果你們給予積極的答覆,英國將全力堅持(直到你們準備好)。難道是因為民意嗎?這只是我個人的疑問,不代表英國。”
面對安德魯的疑問,哈羅德不以為意,只是回了一句“那不是問題”。
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上層能夠達成一致,民意很多時候是被高估的,它並不是什麼難以撼動的東西,真心想把民意撩撥起來的話實際上有很多辦法。
面臨重重困境的大英帝國不止遭到外部威脅,內部也有失穩當。
尼維爾所主導的、和法國一起壓制德社的策略已經徹底破產,不得不含恨下野離場,此前在野的溫斯頓終於有機會上臺。
受國王之令,一個新的戰時內閣迅速組建完畢,但他們所面對的是無比嚴峻的現狀,任重而道艱。
“我會盡快和倫敦聯絡,然後向你們的國務院提交備忘錄。”
說完以後,安德魯猶豫了一下,意味深長地說:“我想你們真的應該拋棄顧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和中國人都不可能站在一起。”
雖然刻板印象中往往預設英美是穿一條褲子的,但在大戰之前卻並非那樣,至少美國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防著英國的。
由於歷史原因,美國對英國的猜忌長期存在;又因為地緣因素,加拿大也擔心美國會垂涎、吞併自己。
眾多顏色戰爭計劃中,紅色戰爭計劃曾是主要部分之一,這個計劃的初稿歷時三年草擬完畢,於三〇年經由美國戰爭部長和海軍部長雙重批准後透過。
紅色戰爭計劃假設英美之間爆發戰爭,美國需要採取的一系列防禦和進攻行動。這個計劃指明起先英國將會憑藉皇家海軍的雄厚勢力在戰爭初期佔據優勢,並且有可能利用加拿大作為前進基地入侵美國。
相應的,美國需要儘快動員擴充陸軍,並進攻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從而切斷英國和加拿大的航線聯絡;然後攻佔尼亞加拉大瀑布水力發電站,接著三路進攻,迫使加拿大放棄抵抗。
【配圖】
除此之外,計劃中假設的另一個情形則略顯神奇——大明和英國聯手,東西夾擊。
單獨考慮這樣的情形或許是源於歐戰後的事,當時以歐戰期間軍火、礦產交易為引子,大明和英國有過很短暫的一段蜜月期,只持續了不到三年。
在國家層面上來看這只是彈指一揮間的小事,國與國之間因利而暫時放下矛盾再正常不過了,但美國人卻好像很重視。
得益於英國特使們的不懈努力,爭取援助的事終於有了眉目。
英國需要大約40~50艘驅逐艦以解燃眉之急,另外還需要500~600架戰鬥機用於增加空軍力量。
除了以西印杜群島的海軍基地作為抵償物之外,倫敦方面決心策劃一次兼具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的行動。
一來提振己方軍民士氣,二來向世界證明英國絕不會這麼容易陷落。
而在歐洲大陸上,遷至波爾多的雷諾政府在穩定下來以後召開了會議,最終決定堅持到底、拒不屈服。
於是他們正式宣佈所謂的法蘭西民主公社是非法的叛亂政權,其組織者也都是叛國罪人。
法蘭西民主公社的號召日見成效,截止6月17日,法軍已經有二十多個營、團級單位成建制投誠。
零散的開小差那就更多了,比如法軍第67預備步兵師累計有1427名逃兵,被憲兵逮捕的就有209人,而那些成功躲過追查的逃兵除了潛逃回家以外,有相當一部分投奔了民主公社武裝力量。
透過改編投誠部隊、整編逃兵、徵召志願者、蒐集分散在各個戰略儲備倉庫中的武器裝備,民主公社已經組建了1個摩托化步兵旅、3個步兵師、6個步兵旅,這個數字還在快速上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