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與害相互依存,並且可以相互轉化。在商戰中,認真分析利與害,力求趨利避害;同時要注意把握利與害的轉化,努力促使向有利的方向發展,最終才能在商戰中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大減價哈羅斯發展驚人
大多數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極為敏感,甚至超出了對商品質量與效能的關注。有效地利用這一消費心理,就可以創造無盡的財富。於是,價格大戰開始了。
哈羅斯百貨公司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海德公園一隅,是從間雜貨鋪發展成為目前歐洲最大的百貨公司,已有150多年曆史。如今,這裡是一幢共有5層樓的龐大建築,總面積有12萬多平方米。樓內設施一應俱全,其數量之多,令人驚訝。如該司有12部扶手電梯、50部升降機,擁有2000部電話機。升降和扶手電梯每年累計行走量約10萬公里;而電話的使用量平每天1萬次,聖誕節前後則高達2萬次。
哈羅斯公司取得這一輝煌業績靠的就是“以利誘人”的辦,即“哈羅斯瘋狂大減價”,也就是在每年的聖誕節及新年前,哈羅斯百貨公司以出人意料的價格,實行所謂“瘋狂大減”。屆時,慕名前來購物的顧客如潮水一般湧來。白天,如雲的客摩肩接踵,擠得這裡水洩不通;入夜,這裡仍然萬頭攢動,人鼎沸。如此盛況再加上商場四周懸掛著的閃閃發光的萬盞燈,真是風光十足。
哈羅斯的發展可謂是驚人的,而綜觀其經營管理的方方面,最主要的手法就是“瘋狂大減價”。其實這種做法在商界也司空見慣的,每每到處可見諸多商店推出“大減價”、“不惜血大酬賓”之類的手段以吸引顧客。然而像哈羅斯這樣持之以,有規律又使人感到有利可圖的大拍賣卻不多見。其實,大減、大拍賣、大酬賓仍然可以獲得可觀的利潤,商店一旦聲名遠,樹立了自己的形象,其效果是巨大的。
哈羅斯百貨公司靠著持之以恆的“瘋狂大減價”,為自己做最好的廣告,提高了它在廣大消費者中間的知名度。這既擴了銷售額,又使自己聞名於世,令消費者嚮往,連英國女王每也到這裡購物。至於聖誕節及新年舉行的大拍賣,更吸引了千上萬的歐美亞洲顧客。這裡還有幾個數字可以進一步證明羅斯百貨公司營銷策略的成功:該公司現有僱員6000人,每付給他們的薪金要超過400萬英鎊;1850年該店的營業額是1000英鎊,而時隔136年的1986年的營業額是3.1億英鎊!1986年1月8日這一天的營業額就達600萬英鎊!
哈羅斯舍小利為自己樹立形象,吸引超額顧客,從而贏得了鉅額利潤。
□未雨綢繆本田走出困境
要想在某一行業中獲得絕對優勢,就必須面對瞬息萬變的商情與眾多的對手,掌握行業的發展態勢。尤其是國際的有關全面動向,這就是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
公元1906年,在日本濱松市磐田郡光明村,一個名叫本田平的鐵匠家裡響起了嬰兒的啼哭聲。這個嬰兒,就是日後在本被譽為“摩托大王”的本田宗一郎。
1922年,宗一郎的父親由於勞累過度,損傷了肩膀,不能掄打鐵了,於是改行買賣腳踏車。活兒多,16歲的宗一郎就去幫。他和父親收留的幾個徒弟一樣,也遭到過斥罵,但是父親又得不佩服兒子的手藝。
宗一郎小學畢業後到了東京,應聘在一家名叫技術商會的車修理廠工作。後來,宗一郎回鄉辦了一個自己的汽車修理。
宗一郎27歲那年,和一位小學教師佐智結婚。結婚那天,他己駕車去接新娘,在當地引起轟動。
就在婚後的第二年,宗一郎突然關閉了生意興隆、有50多工人的修理廠。他認為修理業發展有限,應該向製造業這一域邁進。
當時,日本出兵侵佔了中國東三省,又扶植了一個偽滿洲。國際聯盟一致透過決議,譴責日本的軍事入侵。日本以退出聯來對抗。此後,日本在國際上迅速陷入孤立局面。於是,日政府獎勵國產汽車。本田宗一郎這時候開始搞汽車工業,可是趕上了機遇。
但是,資金和原料都存在不少問題。於是宗一郎決定改做塞環。這是汽車發動機中的關鍵零部件。
1937年,宗一郎終於如願以償地製造出了活塞環。這一年,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以生產卡車為主。宗一郎給自己的公起名為“東海精密機械公司”,簡稱“東海精機”。東海精機的塞環主要賣給豐田汽車工業公司。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出於略戰爭的需要,對汽車的生產、配給和價格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宗一郎的公司曾有2000人被充當徵用工或義務勞動工。由徵兵,為了彌補男工被驅趕上戰場後的人力不足,當局就徵用量女工頂替。樂海精機被徵用為軍需工廠。
停戰後,作為徹頭徹尾的軍需工廠,東海精機陷入了僵局,一籌莫展。
宗一郎將自己擁有的股份全部賣給了豐田汽車工業公司。
錢到手後,他曾考慮過幹一番事業,但當時幾乎所有物資都受美佔領軍控制,若貿然從事必然失敗。
深思熟慮後的宗一郎決定製造紡織機器。他蓋了座160平米的房子,並掛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著手改良織布機。
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於投資太大,賣股份所得的一筆資已所剩無幾了,而新織布機還沒試製出來。他於是想到了汽,但汽車比織布機更費資金。他把目光投向了摩托車。
當時,陸軍通訊裝置上的微型發動機已經派不上用場了,都在倉庫裡。宗一郎立即廉價把它買來,作為動力安裝到自行上,推向市場。
當時交通十分混亂,火車和公共汽車又少又擁擠。機動自車,雖然開動起來噪音極大,黑煙直冒,但仍然很受歡迎,顧客各地蜂擁而來,產品供不應求。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產300輛機動腳踏車。
機動腳踏車的月產量後來增到700輛,買來的微型發動機完了,宗一郎就自己開始製造。
宗一郎終於製造出A型發動機。A型發動機的問世,使機腳踏車月產量高達1000多輛。本田宗一郎只花了1年時間,終於崛起於戰爭的廢墟上。
1947年底,宗一郎的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