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迅速結束這場大戰,關鍵就得逼退紐蘭共和國。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紐蘭當局清楚的認識到,繼續打下去只會一敗塗地,從而考慮跟帝國進行停戰談判。
顯眼,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殲滅紐蘭艦隊。
按照戰前做的推演,如果沒有能夠在開戰之後殲滅紐蘭艦隊,哪怕粉碎了紐蘭海軍攻打霍瓦依群島的作戰行動,也會讓戰爭持續下去。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就是紐蘭海軍退守本土,並依託本土抗衡帝國海軍。因為沒辦法在近期出兵孤大陸,所以對帝國來說,要想在近期結束大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沒有掌握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跟敵人妥協,而且肯定會扯上迢曼帝國。
果真如此,那就意味著這場仗白打了。
對待這場戰爭,帝國的底線就是打垮迢曼帝國,稱霸世界島,或者說是消滅世界島上最有威脅的對手。
看得長遠一點,也只有在稱霸世界島之後,帝國才能遠征孤大陸。
在歷史上,世界島上的霸權國家,無一例外的都是在稱霸世界島之前,準確說是稱霸世界島的過程當中被對手打垮。
這個對手,主要就是紐蘭共和國這類離岸國家。
也就是說,如果沒辦法打垮迢曼帝國,那麼幾十年之後,當大戰再次爆發,被打敗的就會是梁夏帝國。
當然,新軍事學說將失去存在的土壤。
其實,戰術上的問題也不能忽視。
按照之前做的兵棋推演,在首輪進攻遭遇挫折之後,哪怕只是沒達到預期目的,紐蘭海軍都有可能當縮頭烏龜。
打到現在,已經出現了這方面的徵兆。
比如,中轉島久攻不下。
雖然不清楚紐蘭海軍的作戰計劃,但是首先攻打中轉島,表明紐蘭當局的目的是吞下整個霍瓦依群島。
那麼,用在中轉島上的時間肯定不會太多。
用最強的第1陸戰師去攻打一個彈丸小島,也足以證明,紐蘭海軍想一鼓作氣的拿下中轉島。
通常,就3到5天。
這可不是幾十年前,因為缺乏適合攻堅的武器,登陸作戰一打就是幾十天。依靠各種先進的武器,比如能夠穿透幾十米厚的沙土,或者是幾米厚的混凝土的鑽地炸彈,攻堅作戰不再是難題。
何況,中轉島的防禦工事根本算不上堅固。
因為缺乏淡水,用海水替代的話,混凝土的強度會降低許多,所以在過去幾十年裡,帝國海軍一直都不是很重視中轉島。要不然,肯定會部署更多作戰部隊,也會修建更多的永備工事。
打到現在,已經超過了5天。
雖然守軍最多能夠堅持到15日,也就是還能堅持3天,但是表現出的戰鬥力,像是能夠堅守3個月。
那麼,紐蘭海軍有沒有可能已經放棄了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正在向東航行的就未必是特混艦隊,至少不是擁有航母的主力特混艦隊。
另外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貨!?
要是的話,斯塔克指揮的特混艦隊在哪裡,或者說,正在去哪裡?
就是這個問題讓白華偉忐忑不安。
這次要是撲了個空,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