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我,物非物,只因物皆著我之色彩,故而物中有我,我在物中,不見自然!
若是做到了我只是我,物只是物,觀我見真我,觀物見真物,則可以見自然之本來面目,亦可以見道之本來面目矣!
陣法自然,只依自然之本來面目,道之本來面目,建成大陣,陣合自然之律,陣的面目,就是自然的本來面目,如此,方可謂“陣法自然”矣!
然而陣之佈置,終究不離人為,縱使盡得自然本來面目,也還是不離陣法之道,而非完全自然之道。
葉經秋思考到了這裡,心中豁然開朗,哈哈大笑:“我明白了!”
葉經秋這一番領悟醒來,陣道修為自然是又上一個臺階;只是他無意之際的哈哈大笑,卻是不免把文道遠、万俟山兩個也給驚醒了!
這兩個畢竟都是一宗之主,智商也不是虛的,所以二人雖被驚醒,但是也領悟了個七七八八的。
二人聽了葉經秋的笑聲而醒來,自是立即就問葉經秋道:“葉門主,你的領悟是什麼?”
葉經秋說道:“我領悟的,是探尋自然和道的本來面目。二位,你們領悟的是什麼?”
文道遠笑道:“我領悟的,卻是佈陣之時,要把陣法當做是自然的一部分來佈置。”
万俟山也笑道:“我領悟的不能跟你們二位相比,只是對於我心與自然的關係認識——我心即自然,自然即我心;我心有陣則陣自在,我心無陣則陣為何物?”
眾人聽了,都是大感詫異:三個人領悟的差別也太大了吧?竟然是各不相同!
其實生活中還真就是這樣的;比如說,同父同母生下的孩子,不會因了父母相同就思想感情行事風格相同,這恰恰如“龍生九子,等等不一”這個說法。
換句話說,各人思考方向不同,領悟也不相同,可比之於世上任兩片樹葉的不同。
此時葉經秋、文道遠、万俟山三個各自說明自己的領悟,大家又為之商量了一回,爭論了一回,於是都在原基礎上再進一步!
金禪子、定雲、黃遠等人都笑著說道:
“如此甚好,三位,先替我們找找出路吧。畢竟理論假設還得用實戰來檢驗它是不是真理喲!”
葉經秋等三人齊聲笑道:“正是這個理兒!”
於是眾人都要觀摩葉經秋等三個破陣。
於是葉經秋主要依“自然的本來面目”來尋找陣法的根腳所在;文道遠主要依“把陣法當作自然來佈置”這個理論,逆推陣法根基所在;万俟山則是用“我心即自然,自然即我心;我心有陣則陣自在,我心無陣則陣為何物?”這一套理論來探查。
眾人旁觀,皆是不作聲。
三人探查了半天,沒有發現,又在一起討論起來。
葉經秋抖手振腕,撒出數根陣旗,布成一陣,說道:“文宗主、万俟宗主,你們看我這陣佈置得如何?”
其他人看得莫名其妙,但文道遠與万俟山卻都說道:“挺好!”
文道遠又說道:“葉門主,我也用陣旗佈置一陣,主要的理論依據卻是我的個人領悟,你們看看如何?”
說著,文道遠也是隨手佈置一陣。
万俟山在品評之後,連忙說道:“葉門主、文宗主,你們看看我這陣佈置得又如何?”
這三個邊討論邊佈陣檢驗,眾人也都看明白三個的意思了:理論結合實踐,再用以解決目前的破陣難題!
不知不覺間,時光過去了兩個時辰了,龍道玄此時“玩”足了,跑了回來。
不料,這龍道玄直往葉經秋身邊來時,一腳踏進葉經秋所佈置的陣法裡,當時就將陣法帶動,使之運轉起來了。
此情此景,令葉經秋眼前一亮:“我明白了!”
——此時眾人在這洞中,已經有一天多的時間過去了;而外面的世界,公道仙盟大會即將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