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之恰巧於八月十五中秋節,趕到建康,戌時從北直門入城。安置好護衛自己的江湖朋友,一個人步行向皇城走去。
雖然今年天空不作美,烏雲遮蔽了圓月,但依然難擋建康百姓對節日的狂歡。
八月十五元宵節,是道家三元節之一,起於漢朝,到大夏時宗教祭祀色彩已逐漸淡化,而成為大眾狂歡的節日。近幾年在肅宗和一般能臣的整理下,江南風調雨順,人民富足。每逢中秋之日,建康城中三夜金吾不禁,皇城大開,玄武湖皇家園林任由百姓隨興而遊。中秋賞燈乃慣例舊俗,每逢中秋正夜,宮中及建康府所設花燈之外,建康百姓外出觀燈時,大戶人家,人人在府前掛出一排彩燈,爭奇鬥豔。縱然是貧家小戶,也不免掛出一二盞。幾十萬、上百萬的盞的花燈一夜之間綻放,直使得大夏建康城中輝煌燦爛。
在這江南普天同慶之日,建康百姓固然是舉家而出,聚朋唱遊,充塞街陌,鳴鼓喧天,燎炬照地的狂歡不已。
天色尚末落黑,已有頑皮的孩童起早已準備好各式花燈,在街巷間歡呼雀躍起來。偶爾有撅著屁股的孩童悄然點起一枝爆竹,裝點起節日的同時,引來小夥伴大聲尖叫,使街市更多了幾分純真的喧鬧。
天一落黑,吃過晚飯,早已等待的百姓不約而同舉家而出。自第一盞燈亮起,不過半柱香地功夫,整個城中燈火滿天,照亮了整個建康的天空,街道上人頭湧湧。真是哈氣成雲,揮汗如雨。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隨著皇城前哪盞以錦繡覆之,金玉飾之,懸萬盞燈,高十丈,的燈輪由下往上次第燃起,及至最高處碩大的泥金萬福萬壽燈乍放光芒,一道聲震百里的漫天歡呼響起,臨安中秋的狂歡正式拉開序幕。
但這種熱鬧對於王鳴之而言,卻是那麼的不合時宜,從江北的人間地獄來到天堂,是那麼的諷刺。一路風塵,一路艱辛。江南承平百年,江南的百姓早已忘記了江北還有同胞在地獄中掙扎。早已忘記襄樊、鎮南城、淮泗前線那些躺在九泉下的雄魂。早已忘記一個半月前甘家三千虎賁為這一片淨土而埋骨他鄉。
這就是滿堂赫赫赤紫諸公宣揚的盛世?王鳴之一聲長嘆!這樣浮在流沙上的海市蜃樓,還能堅持多久?王鳴之不得而知!
人流擁擠,王鳴之下馬,一路步行,向玄武湖邊的皇宮行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玄武湖來到皇城前的觀舞樓下,向上望去,一個團衫儒服打扮,身形中等的老人出現在觀舞樓中。
因間隔的遠,又是自下仰望,王鳴之並不能看清此人容貌,但只看他行動間默然一切的態度及跟著的太監,王鳴之就判斷出是大宋天子。
這身形中等的當今天子想必現下心情也是欠佳,憑欄稍立片刻後,才見他轉過身去,略揮手示意眾人平身,隨即就有許多人上前見禮,半柱香功夫後,他才在兩個高髻豔裝婦人的環持下,於舞臺正中長榻上坐定。
王鳴之眼前像幻燈片一樣,不斷的交替著千里荒廢之上的人們換子而食和眼前的喧鬧狂歡,一時間不知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心中的煎熬和痛楚是那麼的難以平復。看著城樓上圍繞在官家周圍的皇親國戚和滿朝大臣,一個個露出幸福滿足的笑臉。看著圍繞著賈儒的幾個大臣那滿臉的媚態,映著賈丞相那故作深沉的面容。王鳴之突然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多餘的哪一個,腳步踉蹌的向遠處走去,離那個城樓越走越遠,心中想著趕緊逃離這個世界。心似乎快要死了!
不知不覺來到一個無人的街道,遠處的喧鬧和歡笑陣陣傳入耳中。來到一個高大的大門前,抬頭看去,大門兩邊掛著白幡,緊閉的大門上“冠軍侯府”四個燙金大字在黑夜裡就像自己一樣是那樣的孤戚。好一會兒思維才慢慢的回覆,不知甘候家中是什麼人故去,自己在江北一去幾個月,訊息閉塞。難道是老太君走了?自己這個肝膽相照的同年遠在巴蜀,明天無論如何要來給老太君送柱香。
第二日早上,王鳴之才從家人的口中知道自己走後朝廷發生的一些大事,七月十五,巴蜀傳來八百里急報,甘奉在鎮南關城大破燕國大軍,斬殺燕國大汗赫連闊,燕國大軍敗退五百里。
襄樊前線、淮泗前線燕國大軍紛紛北撤,懸在大夏頭上的烏雲退去。大夏冠軍侯、四川兵馬都總管甘奉沒於此戰。三千甘家虎賁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七月十五日,甘家老太君得知甘奉陣亡,急命孫媳將小孫子接回為其父守孝,甘家媳婦楊氏看到再也隱瞞不住兒子被劫一事,變在甘申、甘瑋、甘觀、甘珂等長輩的陪同下,向鞏老太君講述甘棠被劫一事。
鞏老太君事沒聽完,在孫子戰死,重孫被劫雙重打擊下,當時便暈了過去,七月十六日夜甘家老太君鞏氏殞。
七月十七日,大夏肅宗皇帝下搬下諭旨追封甘奉為俞王,大宋全境為甘奉舉哀三日。
七月二十四日,俞王甘奉之子已被尋回,正趕往建康奔喪。估計還有月餘就能趕回,甘家冠軍侯府,大門緊閉,概不見客,一切等甘棠回來再開門為老太君與其父舉辦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