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句真話啊。
既不是詩詞,也不是策論,很難在第一頁就顯得非常驚豔。
不像詩詞,第一句可能便可以迴音繞耳,策論第一段就可以振聾發聵。
一本通常至少要閱讀幾千上萬字,才可能被裡面的劇情所吸引,如果想要震撼的話,可能需要更多的字數。
那這位祝蘭天山長為何能夠被震撼了呢?因為裡面的文字,這是極度考驗文學造詣的。
而這《紅樓夢》裡面的句子,何等之優秀,何等之驚豔。
隨便摘抄一句,都能夠成為金句的,更別說裡面無處不在的詩詞。
比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又比如: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沒有刻意賣弄文字,反而大多用通俗易懂的句子,但是對世情,對人性之洞察,簡直深刻入骨。
這種級別的文章,鑑賞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迷醉。而祝蘭天毫無疑問就是這種頂級鑑賞水平的人。
這裡面的好些話,剛剛印入眼簾,就彷彿瞬間要鑽入心中一般。
寫得太好了。
太好了。
太好了……
他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所以真的就只能用三個太好了。
接下來,他就站在地上,一頁一頁繼續翻讀下去。
完全不知疲倦,陶醉其中。
當然了,這是因為他鑑賞水平高,文字素養高,其實換成普通人,未必會有這麼喜歡的。
其實紅樓夢對大眾通俗的讀者,並不是那麼友好的。
所以你問後世的許多人,哪怕是碩士,博士學歷。你問他看過《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嗎大部分人都會說看過,而且還不止一遍。
但你問他看過《紅樓夢》嗎?或許很多人就會搖頭說,看過幾次,沒有看完。
就是我知道它很牛逼,但實在是看不下去。就如同《百年孤獨》這種書,我知道逼格超級高,但是很多人其實也很難讀下去的。
而《紅樓夢》對於祝蘭天這樣的大家,真的是仙草級別的,就是那種讀過之後,三個月不知道肉味的那種。
此翁看書極快。
並不是說看書越快,就越不認真。他看得很快,這是因為第一遍,接下來毫無疑問他還會閱讀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
但就算這樣,也整整用了兩三個時辰,他才將這《石頭記》的第一冊看完了。
中途,僕人給他搬來了椅子。
他卻不坐,直接說這樣的書,坐著讀實在太不恭敬了,要站著讀。
於是,這一站就站了差不多五個小時。
………………………………
第一遍看完之後,祝蘭天才坐下來,閉上眼睛靜靜地回味。
太美了,太妙了,太好了。
沒有想到啊,他七十五歲了,有生之年還能讀到這樣書。
如此一來,這幾年光陰也沒有虛度了。
坐下來回味了好久之後,他又開始來回踱步。
足足好一會兒,他才看到了敖玉(雲中鶴),頓時驚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