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踏遍慶州,查漏補缺,有小建樹,終究收效甚微。人力有窮盡之時,成事但看天意。
五月,繼位三年的突厥可汗默啜的小女兒,到了該婚配的年紀。默啜對這個小公主百般疼愛,不亞於武皇對太平公主的盛寵,一心為他謀求一樁門當戶對的婚姻。突厥境內,勇士頻頻對公主表達心意,可突厥公主一心仰慕大周文化,希望穿越草原,到遙遠的中原去體驗許多人口中的繁華。
默啜心中也有君臣之念,部落這些下屬好像也配不上自己的女兒,既然她仰慕大周文化,那給她找一個大周的王子做丈夫也不錯。
所以,他給武皇寫了一份信,希望與大唐皇帝陛下聯姻,能夠給自己的女兒選一位大周文武兼備的皇子賜婚,並至突厥完婚。
默啜曾經上書,希望能夠娶武皇的公主,讓他做武皇的乾兒子,以河套廣大地區為聘,突厥作為回報討伐契丹,安定大周北部。
然後默啜不守信用,收到欽陵的手書,在娶了一名被封為公主的宗室女之後,又劫掠大周邊境,發起兩國大戰,戰爭持續一年,國庫耗損嚴重。
如今默啜請求和親,朝堂又分為主戰主和兩派。
主和派以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為例,指出和親默啜,傳播大周文化,乃是安定大計。
武則天看著默啜的上表,心中冷笑連連。開什麼玩笑,一個北方蠻夷,居然妄想娶自己的女兒,嫁女兒給自己的兒子。
可是朝臣毫不猶豫的,把兩位王爺賣了,特別是武氏族人,日思夜想希望兩位皇子能夠遠離長安。
武則天看著朝堂一幕幕醜態,心寒不已。
經過一輪輪朝官的諫言,武承嗣認為火候到了,適時的站出來勸誡,“陛下,突厥驍勇善戰,若不答應請求,給突厥話柄,必然再次開戰。”
武皇正愁找不到人下手,冷哼一聲,“既然如此,那便同意和親,冊封武延秀為桓國公,令其前往突厥,迎娶突厥可汗之女。”
突厥此舉可能只是尋一個開戰的理由,大唐皇子前往突厥完婚,這是下嫁的意思還是企圖扣留作為質子?白日做夢。
武承嗣聽著心裡拔涼拔涼的,武延秀是他的次子,聰明伶俐,英俊瀟灑,雖然年幼,但是最得看中,也懂得哄武皇開心,因為他今日一句失言,居然派去突厥和親。
突厥人殘暴,和親若是不成,以後恐怕就是陰陽兩隔,再無相見之日了。
武皇說完這句話,武承嗣還打算勸阻。
武皇攔下他,“此事不必再議,卿身為宰相,既有為國分憂之心,此舉並無不妥。延秀是大唐國公,又是朕的親侄孫,以他的才學身份,默啜也無可挑剔。”
聖旨片刻傳到武府,武延秀聽到被封為國公,十分開心,從傳旨人手中接過聖旨,確認無誤,真有一朝飛上天的欣喜。
傳旨人卻又拿出另一卷聖旨,武延秀忙不迭的跪下接旨。
突厥和親的訊息雖然已經傳遍朝堂,可他萬萬沒想到居然選中了他,還要千里跋涉前往突厥。
武承嗣雖然文韜武略並不優秀,可兒子卻與他不同,許是名字起得不錯。年少在京中有兩樣極負盛名,一是敗家,窮奢極欲,吃穿用度細緻挑剔,長安城出了名的浮誇。二是作詩填曲極有天賦,意境金碧輝煌,生動恰到好處,曾得過上官婉兒的誇讚。武承嗣因此對這個非長非幼的兒子特別喜愛。
聽到這個訊息,武延秀沒有十分吃驚,反而有一絲欣喜。與之聯姻,背靠突厥,就能給父親更多的政治資本,默啜點名要與皇子聯姻,陛下卻選中了自己,這不是有心抬舉自己和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