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1次事情的時候,眾人只感覺心中有著一絲絲的興奮感。尤其是看到對方的眼中帶著無限的絕望,更是讓大家得到一絲的滿足感。只是這時間一長,眾人也多多少少感覺到了不對勁。只是此人每一次都樂此不疲,就算是其餘人不願意做,他也要單獨的,找個僻靜的地方玩玩。
特立獨行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它不容易融入到群體之中。久而久之,眾人也都紛紛的遠離此人。同時軍中也在盛傳著此人,似乎心裡有病。長時間的戰場壓力,很容易突破人的承受力。瘋掉的,殺人的,自殺的不計其數,大家也都習以為常,只是這個習慣讓大家有些實在是接受不了。好在此人只有這樣的一個習慣,並沒有其他的暴力行為,否則的話早就被踢出斥候了。
只是這隔閡一旦產生,又豈會如此容易的磨合掉。
這一切的一切此人都看在眼中,卻沒有去解釋什麼。因為他的心中埋藏著一個秘密,一個不能說出來的秘密。
一間茅草屋,一名年輕女子,兩名老人。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也其樂融融。直到有一天,一群說著他們聽不懂的話的人衝進了這間茅草屋。
“那,那什麼你看他們願意不願意,願意的話你就做,不願意的話你自己做”。
畢竟是自己的部下,日後戰場上還需要相互提醒,吳三桂也不好說什麼,只能把事情推到了眾人的身上。
期待的目光從此人的眼中發出,至於這周圍的上百名明君伺候,有的低著頭,有的抬頭望著天,也有人默不作聲,靜靜的看著遠方。
“如此好的樂趣,你們都不知道享受”。
男子嘴中發出吱吱聲,似乎有些在惋惜眾人不知道享受生活。
“只有你這個腦子有問題的人才會覺得是享受”。
眾人心中同時想到。
“小將軍,村子裡還有一些漢家子弟,這些人我們該如何處理”。
熊家才皺著眉頭詢問吳三桂,原來斥候在屠殺村裡建奴時,突然發現村中竟然有數十名大明人,這段讓熊家才有些不好處理。畢竟這些人都是大明被俘虜來的,本身就悽慘萬分。再加上受到村中建奴的欺壓過的,可以說是果不飽腹。
“你們往日遇到這樣的情景是如何處理的”。
吳三桂並沒有回答,熊家才的話,反而反問了一句。
“這……”。
“唉,他們都是大明的子民,本身就已經悲慘萬分。你我那是他們的同胞……”。
“這樣吧,蒐羅村中的食物然後分給他們一些,讓他們向著錦州方向逃命去吧,至於能否活下來就靠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吳三桂聽出了熊家才的意思,輕聲的嘆了口氣吩咐道。
對於建奴他可以毫不留情地斬盡殺絕,但是對於同為漢家子弟的同袍,多年來的飽讀詩書讓吳三桂真的下不去手。
“是,小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