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奴倒是有一個小建議”。
從退朝到現在一直存在感很低的魏忠賢見縫插針說了一句,頓時引得韓爌幾個東林黨一個個側目觀望。想要聽一聽這個往日裡,自己最為厭惡的人,到底能夠說出來什麼好的建議。
“說……”,心煩意亂的朱由校沒好氣的道。
“陛下,既然城中百姓以為糧食要收為國有,那為何不把糧食拿出來賣給城中百姓”。
“嗯”?
朱由校聞言頓時一愣。
“對呀,別人不知道,那是些商行到底有多少糧食,但是自己可是一清二楚,想想當初自己從現代社會所購買來的2000萬斤糧食,有1000多萬斤全部被這些商行收購,想必這11家商行的糧食儲量至少在幾百萬斤。自己直接大大方方的拿出100萬斤糧食,相信很容易就可以聚集的百姓驅散掉了”。
“陛下萬萬不可。這些糧食是為城外的大軍所準備的,一旦城外的大軍知道我們把糧食賣給城中的百姓,讓他們如何去想。一旦發生兵變,他們的危害可比這區區幾萬名百姓的危害要大”。
不知道糧食具體儲量的韓爌急忙站出來,心急如焚的說道。
相對於這區區數萬百姓,城外的十幾萬大軍才是正中之重。要知道一旦士兵兵變,單單是一個戰鬥力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比擬的。
這些軍隊長時間的對外作戰,平時的訓練有素。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個領頭人,而普通百姓更像是一群漫無目的的綿羊,雖說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啃乾淨地整個地區的青草。
但是軍隊一旦滑變,他們往往會有一個目標,他們懂得日後該如何去做,往往他們不會過多的破壞某個地區,反而會妥善處理,從而打下堅定的基礎,以應對日後朝廷的清剿。
朱由校可以說是有苦說不出來,韓爌不知道糧食的儲量,只以為這些商行的糧食也不過是區區幾十萬斤,足夠城外大軍使用,一旦分給城中百姓,根本就不夠。別說是韓爌不知道,想必連魏忠賢都不會知道,這些商行到底有多少糧食。
只是自己知道卻不敢去說啊,畢竟這商行名面上可是屬於魏忠賢的自己,而且表現的好像是今天才知道。
“韓閣老莫要擔憂,老農已經聽出來韓閣老所擔心之事”。
魏忠賢見到自家老大一富憂心忡忡的樣子,瞬間便明白了朱由校所憂之事,臉上神色平緩。
韓爌聽到魏忠賢的話後輕輕的嗯了一聲,抬起頭來直視魏忠賢,想要看看魏忠賢能說出什麼樣的話來?
“陛下,老奴的這個四海商行剛開也沒多久,當初為了能夠快速的把四海商行的名聲打出來,所以特地從南方購買了大量的糧食,足足有十萬石。經過這些天的消耗,再加上送予城外大軍的2萬石,目前商鋪裡還有足足6萬石的糧食,完全能夠安撫住城中百姓”。
“十萬石?現在每石糧食二兩銀子足足20萬輛,沒想到你魏忠賢還挺有錢的”?
朱由校為了不露出馬腳,一臉吃驚的看著魏忠賢,話語中似乎帶著責備。
“老奴有罪,只是這些銀兩並不是全部都是老奴的,大部分都是像南方一些商行打的欠條,本想著日後賺到錢再一一還回”。
魏忠賢跪倒在地急忙解釋,臉上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心裡卻是平躺躺的。
“立刻把你商行裡的糧食全部拿出來,以二兩銀子上城中百姓出售,至於賣出去的銀兩一半上交國庫,至於另一半收入朕的內帑”。
魏忠賢自然是沒什麼意見,本來就不是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