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朱由校的目光微微的撇了撇站在身旁的魏忠賢。示意魏忠賢,不要拿此事做文章。
“陛下乃是少有的仁義之君,更何況我大明乃是以孝治國。孫大人身為帝師,而陛下則是孫大人的學生,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學生見到恩師自然要行禮,這是一名學生該做的事情,孫大人便不要推辭了,不然日後要是傳到明天,豈不是有些敗壞陛下的名聲”。
魏忠賢也是看出來了,孫承宗的被啟用已經註定了,已經沒有任何的緩和餘地。與其接著魚死網破,倒不如緩和緩和二人之間的關係,雖然沒有多大的作用。
看著看著魏忠賢那張熟悉的面龐,孫承宗的心裡別提事又多難受。
自己為何會閒賦在家數年之久,還不是因為魏忠賢的陷害。要不是朝中好友相助,相信自己現在還要在家裡繼續帶上數年之久,沒事的時候坐在院子裡憂心國家大事。更重要的是,自己苦心經營的寧遠防線毀於一旦,那可是自己一輩子的心血。
孫承宗雖然心裡不會接受魏忠賢的示好,但是也不好直接出言。只能默不作聲的站在一旁,也算是一種不一樣的表態吧。
“帝師遠道而來,這是我所煮的一碗小米粥,雖說不是什麼名貴食材,但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帝師老大人莫要見怪”。
ps:查了一些資料,無論是皇后嬪妃,對於下位者一般都自稱我,吾。至於本宮也只不過是戲曲中的一種稱呼,懶得去用。至於哀家,那是隻有皇帝死了之後才能夠稱呼自己
二人落座後,張燕作為陪客自然也坐在一旁,甚至還親自為孫承宗盛上了一碗小米粥。
“不敢麻煩皇后,老臣有些受寵若驚了”。
孫承宗結過張嫣遞過來的一碗小米粥後,急忙站起身來行禮,隨後才又緩緩坐下。
“至於小米粥,乃是清腸敗火之物,老臣今年60有餘,要是真的是葷腥的東西,老臣還吃不了呢”。
孫承宗摟著自己那有些花白的鬍鬚,半開玩笑道。
“帝師老大人為國為民,如此年紀本應該共享天倫之樂,如今卻千里迢迢奔赴京師,真是難為老大人了。只是如今國事艱難,還需要老大人多多幫扶一二,我在這裡先謝過老大人了”。
張嫣不愧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說話是滴水不漏。
“帝師遠在家鄉,不知道那裡的百姓生活的如何,可有官員橫行鄉里”?
朱由校覺得自己雖然為天下之主,但是對於天下各地的情況,也只不過是從一些奏摺之中聽聽而已,至於具體的情況確實根本就不知道,只能詢問剛剛從外地趕回來的孫承宗,相信孫承宗必然不會在此事上弄虛作假哄騙自己。
“老臣所在之地,到也算得上官愛民來民愛官,只是有些地方確實官員橫行霸道,雖說不至於引發百姓作亂,但也讓百姓們心中激憤不已”。
孫承宗聽到朱由校竟然開口詢問自己各地官員的作風問題和百姓的生活,也是不由得一愣。對於自己的這個學生是個什麼樣的性格,孫承宗早已經知道。沒想到竟然如今真的像自己的同僚所說那般,變了性格。
“帝師沒有誆騙於我,要知道朕的一言一行,甚至於帝師老大人的通話都會被記錄在檔策之中,日後還要編入史書之中。真要是讓後世之人知道帝師大人………”。
朱由校對於孫承宗有些半信半疑,畢竟後世的歷史中可是經常提到明末了,那可是官員橫行鄉里攬財無數,百姓被逼得走投無路紛紛造反。
雖說後世的歷史乃是滿清所編寫,有著高階黑的成分在裡面,不過無風不起浪,如果真沒有這種事情,也不會記載於歷史之中,大明也不會為此而滅亡。
孫承宗也是有些苦笑,但是又不能把真話真的告訴朱由校,只能昧著良心點點頭。
“唉,老夫的一世英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