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閣內,朱由校坐在龍椅上看著手中的奏摺,而奏摺的主人便是徐光啟。
奏摺之中多是一些人名以及人物的介紹,羅列了大概十幾個人,有些人名自己還有些很熟悉。
宋應星、李時珍、徐霞客等等人名在後世的歷史書中多有記載,而其中最引朱由校注意的則是一名叫做孫元化的人。
對於孫元化,如果不認識的人根本就不太清楚,但是此人卻是中國對於火器應用最為熟練的人。
孫元化(1581~1632)字初陽,號火東,上海川沙縣高橋鎮人,是西洋火炮專家。天啟間舉人。從徐光啟學西洋火器法,孫承宗薦為兵部司務,在邊築臺製炮,進兵部職方主事,崇禎初為職方郎中,三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崇禎五年因翫忽職守導致叛將孔有德攻陷登州,後孔有德在登州攜帶大量紅夷火炮和炮手渡海投降後金,使後金有了火器攻城能力,孫元化因此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
“徐大人,我記得孫元化可以說是你的愛徒了,只是如今他已有官職在身,確實有些不太好進入皇家科學院”。
朱由校有些糾結是否讓孫元發進入科學院內,並不是瞧不起孫元化。而是因為自己使了一個金蟬脫殼之計,才剛剛騙過朝中的大臣,如果自己一旦把有官職在身的人弄進科學院內,很有可能再次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徐光啟也看出朱由校的糾結,只能苦笑。對於為官幾十載的徐光啟來說,朝中是個什麼樣子,還是十分清楚的。
“陛下,老臣並非讓陛下馬上把孫元化安排到科學院內,只是給陛下提個醒,此人確實精通火炮製造之術,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對於徐光啟的話注意下點點頭表示認同,思考了一陣後,開口說道。
“這樣吧徐大人,你以師生之情勸解他擔任大明皇家科學院的名譽老師,讓他空閒的時候可以去科學院內指導工人們修築大炮”。
朱由校的這番安排並不會引起朝中大臣的注意,因為明朝無論從皇帝還是到大臣個個都是奇葩。
縱觀中華5000年,如果說哪個朝代的官員是個多面手,為明朝之最。
由於明朝的官員俸祿過低,加之明朝前期,對於貪汙腐敗之風過於嚴厲,所以有些大臣便學了一門手藝想要混口飯吃。而到了明朝中後期貪汙愈演愈烈,官員們的身家也慢慢的升起來,但是這門傳統卻是繼續在整個明朝的官員中延續下來。
所以對於孫元發到皇家科學院做什麼名譽老師的事情,朝中大臣也只會認為是多一門收入罷了。
就如同後世,普通人在下班之後找了一份額外的小時工乾乾。
“陛下盛名”。
朱由校看著手中的奏摺,看了一圈後,卻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外國人的名字,不由得有些奇怪記得徐光啟應該與外國傳教士關係比較親密,怎麼也會有一兩個外國人的名字吧。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在明朝時,尤其是明朝末年,中西方差距確實有些拉開了,尤其是對於火器的應用。不過差距倒不是太大,如果明朝加以重視的話,很快便可以迎頭趕上。
“徐愛卿,名單之上盡皆我大名人士,為何不見西洋人”?
徐光奇好像想到了朱由校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所以提前排練好了一般。朱由校話音剛落,徐光啟便起身回答。
“啟稟陛下,此乃我大明皇家科學院如果讓西洋之人在此任職的話,恐對我大名不利,所以老臣還把有些人的名字去除掉”。
對於徐光啟這個精通西學的人來說,西方的一些科技確實高於大明,雖然很想把西洋人收入到大明皇家科學院內。只是不知道皇帝有什麼樣的心思,所以才特地將其名字去掉。只想著日後再慢慢的提出來,沒想到皇帝竟然直接問了出來。
“好了,徐大人朕絕非是那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人,對於那些有技術的人,大明皇家科學院歡迎他們進入”。
“至於人員的安排嗎?徐大人可自行解決,但是比例一定要達到1:3。
一來嗎方便其管理二來,二來也是衛我大明,甚至我中華民族著想。畢竟我中華民族不能永遠都求著別人教自己,只有自己創新制造出來才行”。
對於明朝時期西方人朱由校不甚瞭解,只能聽著徐光啟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將一些認為合適的人員告訴朱由校。
“啟稟陛下,黃莊管事少監李福名求見”,站在門外的魏忠賢輕輕地走進暖春閣內。
朱由校點點頭,吩咐一旁的小太監給徐光啟搬來一把凳子。
“奴才黃莊管事李福民參見陛下,祝陛下龍體安康”。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自打幹了四海商行的大掌櫃之後,更加是風光無限,整個人如同年輕了10多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