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為何如此心切的,想要建成四海商行其實是與自己今後的想法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絡。可以說四海商行的壯大與否與自己日後對明朝的改革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對於此事朱由校也是十分謹慎,為了儘早把事情落下實處住校,特地從內帑之中拿出20萬輛白銀交給李福民。
而李福明也沒有讓自己失望,短短的三天就購買了大批的物資。而這些也是朱由校對李福民的一種考察,對於一個商鋪最重要的便是有貨物。
其實這一點關於物資朱由校完全可以從未來世界購買大量的物資前來充實新生的四海商行。
三天後,一家名為四海商行的商鋪正是在西四牌樓落地。誰也不知道這家小小的商行,最終會成為大明帝國的第一商行。
明初的市主要集中在皇城四門東四牌樓、西四牌樓、鐘鼓樓,以及朝陽、安定、西直、阜成、宣武門附近。因為明初為了招商,在上述城門附近修建了民房、店房,稱作“廊房”。
從廊房的分佈可知,商業市場區主要在城的西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區不斷增多,而且地區分佈也有變遷。最主要的有正陽門裡棋盤街、燈市、城隍廟市、內市和崇文門一帶的市場十分繁榮。大明門(皇城南門,清改為大清門)前棋盤街,“百貨雲集”,由於“府部對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賈各以牒至,雲集於斯,肩摩轂擊,竟日喧囂”,一派熱鬧景象。這顯然是位置居中,又接近皇城、宮城和政府軍、政機關,來往人多,商業自然繁榮。
李福民站在四海商行的門前,看著門前圍的水洩不通的人群,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對朱由校魔鼎崇拜,而這一切也是由於朱由校的一個被後世用的都要爛大街的推銷計劃。
一些其他地方從四海商鋪門前路過的人,看著水洩不通的人群,有些納悶的詢問身旁的人。
“這位兄臺這裡為何如此擁擠呀”?
被詢問的那人回頭看了看,又馬上轉過頭來,朝著人群中擠去,同時從口中說出話來。
“開張大籌謝,買10斤大米就可以免費得到一斤大米,那邊還有買三匹布便可以免費得到一匹布……”。
明朝時候的人何見得到後世這般推銷手法,一個個目瞪口呆。對於明朝人來說,能夠白白得到一斤的東西誰是傻子才不願意來買呢。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北京城都鬧翻了天。紛紛都知道有這家商鋪,一個個拖家帶口的奔向這裡。
“孩他娘,商鋪裡邊糧食和布匹是分開賣的,你拿著錢先去布匹那裡去買,我跟二娃去買糧食和鹽巴”。
中年漢子看著擁擠的人群,好像不放心的樣子。
“買到之後就在二狗子家門口等我,千萬不要走遠”。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家庭,由於人數越聚越多,甚至連五成兵馬司都驚動了,急忙派遣官兵過來,想要驅散眾人。只不過由於人數眾多,這群官兵此時滿頭大汗,卻發現根本就無法驅散這群狂熱的人群。
而站在一旁的李福明也看到了這種情況,急忙走到帶隊軍官面前。
“這位軍爺,小的乃是四海商鋪的大管家”。
領隊的軍官一名滿臉落腮鬍子的百戶,見到面前這個胖嘟嘟臉上沒有一絲鬍鬚的人自稱四海商行的大掌櫃,直接一把將其抓住。
“大膽你竟然敢聚眾鬧事,如果發生踐踏事件,你可吃罪不起。趕緊讓你的人把店鋪的門關上,否則老子非得扒了你的皮”。
李福民雖然心中憤怒,但是知道此事不可輕易而為,只能面帶笑容。
“這位軍爺,此次乃是小店剛開張,如果關門的話,對小店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帶隊軍官聽到李福明的話,頓時眼睛瞪的如同燈泡一樣,剛想要發怒。
“感謝諸位軍爺特意來此維持秩序,小店無可厚望只能送些茶水,請這位軍爺收下”。
說完李福民從懷中掏出兩張銀票,每張上面赫然寫著100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