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10月5日。
一身龍袍的朱由校站在暖春閣內,看著面前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圖。
暖春閣本來是皇帝在奉天殿以外辦公的地方,如果有什麼大事,也是召集內閣成員和6部尚書等重要大臣商議事情質地。只是由於天氣皇帝,對於朝中大事一概不去過問,反而把暖春閣變成了自己幹木匠的地方。自從朱由校掌控了這句身體之後,便將天啟皇帝留下的那些木匠活全部整理到另外一個房間。
本來還是雜亂不堪的暖春閣,再將那些雜物清理掉之後反而變得空曠起來,讓魏忠賢找到這幅世界地圖便懸掛在自己辦公桌後的牆面上。
當然如果以現在的目光來看的話,這幅地圖也只不過是畫了一個大致的模樣,甚至有些地方還是模糊不清根本就不是現在的世界地圖樣子,不過這樣的一副地圖在當時卻是能夠引起軒然大波。
《坤輿萬國全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主編,明朝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刊行,宮中藝匠摹繪12份。此圖影響深遠,深得朱由校的爺爺萬曆皇帝喜愛。
《坤輿萬國全圖》延續了中國傳統,著色明顯比此前的地圖更絢麗。地形展示上,在沒有衛星定位的情況下,基本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當時還未把大洋洲單獨作為一個洲,所以地圖分五洲,分別為亞細亞(亞洲)、歐羅巴(歐洲)、利未亞(非洲、南北亞墨利加(美洲)、墨瓦喇尼加(南極洲。另分四大洋,分別為大西洋、大東洋(太平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極洋。
由於當時的明朝自認為是天朝上國居世界之中,所以地圖中明朝的疆域在整個地圖略為略顯的中間一些。而在明朝明朝疆域的之外,則是世界各國疆域分佈圖。
明朝疆域,用“大明一統”概括,不僅標註出漢地十八省的省會和重要城市,還把山川河流一併附上。對於羈縻領土,圖中用淡色來區分,詳細標註出大明在這些地區的建制,類似朝鮮這樣的藩屬,也都詳細列出,交趾布政司和安南都統司也沒有被遺漏。
其東南海域則被標為“大明海”。大明聲名文物之盛,自十五度至四十二度皆是其餘,四海朝貢之國甚多。
整幅地圖不但有各國的疆域圖,還有對各國的人文地理以及產物進行了一些簡單的介紹。
從這幅地圖中,便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帝於後世滿清皇帝對於外來事物如何不同對待觀念。
在明朝皇帝的眼中,只要是好多東西自然就要學了,像萬曆三大徵中的朝鮮戰爭。
日本人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便開始了征討朝鮮,結果朝鮮不爭氣,被日本打的一敗塗地,急忙找到宗主國明王朝。
當時在位的皇帝便是朱由校的爺爺萬曆皇帝,萬曆皇帝雖然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對於朝廷的掌控盡在手中,急忙派遣大軍入朝抗日。
結果在抗日過程中,入朝部隊的總指揮李如松突然發現日本人發明了鳥槍,竟然比明朝所使用的火槍更為強大,急們急忙上表萬曆皇帝,萬曆皇帝直接下令讓工匠進行仿製。
就算是以後,天啟皇帝在位時。後金努爾哈赤率軍攻打遼東時,由於明朝火炮的火炮不如葡萄牙人的火炮強,也是一個字買,然後進行仿製。
可以說後世天朝有著仿製大國的名號並非是現在所有,而是遠在明朝時便已經出來了。
但是對於滿清皇帝來說,這些都是妖言惑眾,我大清那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哪需到這些洋人的東西。
像《坤輿萬國全圖》這樣的世界地圖,竟然被乾隆皇帝下令銷燬。以至於後來在第1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當時的滿清朝廷無論皇帝還是一品大元,竟然都不知道這個英國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