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迎祥的提問,趙德亮沒有立刻回答,反而靜下心來靜靜的思考一會兒。
“我有上中下三次可供大當家的選擇”。
趙德亮思考了一會後,開口看向高迎祥。
“先生快快請講”?
高迎祥聽到聽到趙德亮的話後急不可耐的,像如獲至寶一般。
“下策便是大當家的此刻便舉起起義大旗,號召天下義士加入。同時收集流民擴充軍隊。只是此刻極易讓朝廷派兵前來圍剿,根據我們目前的實力,根本就無法抵抗朝廷大軍的清剿”。
“此計不好,正如先生所說雖可以奪天下之聲,但是也容易遭到朝廷的清剿,此時我牛頭山眾人只不過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根本就沒有形成戰鬥力,無法與朝廷大軍對抗”。
“不知中策和上策又是什麼”?
“中策則是大當家的先繼續收集流民,同時把徐亮的人馬儘量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徐亮此人,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坐觀山西的王自用等人與朝廷對抗的結果。只是此策也有一大不好之處,便是流民收集過多的話,老君山上的糧草根本就供應不上,需要加大下鄉劫富濟貧的事情容易激起官府的憤怒和平民的反感,不利於我軍的日後發展”。
“至於上策,則是前往山西投靠王自用。以大當家目前2000人馬加上近萬名流民,完全可以在王自用麾下當一名闖將。只是大當家的在前往王自用的時候,必須把徐亮等人解決掉,完全掌握徐亮手中的人馬”。
“只是我就算有近萬人馬,但是如果真的去了山西的話,也一定不會受到其重用,反而很有可能會當成炮灰一樣被拋棄呀”。
高迎祥詳細聽了,聽趙德亮的上中下三次,覺得還是目前上冊最為好。尤其是給別人做手下,與自己在老君山上一手遮天的感覺,根本就不一樣嘛。
趙德亮好像也看出了高迎祥心中所想,開口勸導。
“大當家的可知漢之劉邦,送之趙匡胤,還有就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我自然知曉這些人”,高迎祥點了點頭。
“大當家的既然知曉這些人必然知道他們的過往。昔日劉邦只不過是一名亭長,天下反秦之時,劉邦還在項羽手下做過先鋒官,最後卻打敗了項羽,建立了400年的大漢王朝。趙匡胤也曾在柴榮的手下做過大將,最後還不是來了個黃袍兵變自己做了皇帝。這些都算是比較遠的,但是朱元璋的事情很近吧,朱元璋,一個小小的放牛郎做過和尚,之後加入紅巾軍,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兵做起,最後還不是開創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
“雖然說樹大招風,但是大樹底下也是好乘涼的,我們一直在牛頭山上,到最後還只是不過一群山賊罷了,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會立刻成長起來,而且機遇才會更大”。
高迎祥看著侃侃而談的趙德亮露出了滿臉的笑容,向前伸手拉住趙德亮,將趙德亮一起拉到座位上。
“先生真是我的知音了,其實我也有像先生這樣的想法”。
“大當家的才思敏捷乃是天生的君主,自然會想到這些,只是大當家的還不是太確定,想要從我這裡確定一下的”。
趙德亮也是露出滿臉的笑容看著高迎祥。
“沒錯沒錯,不知趙兄可想知道我心中所想”。
高迎祥哈哈大笑出來看著趙德亮。
“願聞其詳”。
“我之所想與先生的上中策略為吻合”。
“在我的想法中,我要在兩個月之內繼續在牛頭山附近召集流民,抽調其中的青壯年組成軍隊加以訓練,順便把徐亮等人徹底解決掉,掌握其手中的人馬。同時利用這兩個月的時間觀察天下之行事,如天下之事如今天一樣,便率領大軍前往山西投靠王自用”。
“大當家的此計甚好,只是如果繼續收集流民的話,我牛頭山的糧草反而有些不夠用啊”,趙德亮皺著眉頭詢問高迎祥。
“先生不必如此擔心,此事我也早已想好。我牛頭山的糧草如果繼續召集流民的話,省吃一點的話,大概能夠支援到兩個月時間。等到12月的時候,此處必然會有降雪,導致路面不通,朝廷的軍隊必然無法大規模的調動,只能依靠縣城的現有病例進行防守,我便率領人馬拿下縣城,一來補充一下糧草,二來也是為前往王自用那裡打一個名帖”。
“高,實在是高,大當家的此計甚高啊”。
高迎祥趙德亮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