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老爹的話,朱厚照露出了一抹笑容,直接開口說道:“兒臣確實有一些事情想和父皇商量一下。”
聽到兒子的話,朱佑樘意識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兒子又要搞事情了。
每一次兒子搞事情之前,基本都是這個樣子。他已經習慣了,不過心裡面還是警惕了起來。
因為兒子要搞小事情的話,不會來這樣和自己談;只有要搞大事情的時候,才會這樣和自己談。
看了一眼兒子,朱佑樘笑著說道:“那就說來聽聽吧。”
“是,父皇。”朱厚照乾脆的答應了一聲,然後直接說道:“這幾年武院的成績很好,培養出來的將領大多很堪用。孩兒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成立一個官校,用來培養官員。朝廷科舉選拔的人才,畢竟沒有任官經驗,也沒有任官的經歷。他們大部分都是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讓他們直接去任職,是對百姓的不負責任。”
“朝廷如此多的昏官和蠢官,使得百姓對很多地方官怨聲載道。孩兒是這樣想的。可不可以找一個地方教他們做官?至少要掌握一些刑律,懂得《大明律》,知道地方百姓在想什麼?如何治理地方?找一些有豐富經驗的官員,甚至是退休的官員,讓他們來做博士,教導這些新科進士。讓他們明白該如何做官,為什麼要做官?怎麼樣做好官!”
“如果可能的話,以後地方的胥吏也可以納入官員體系,由朝廷來發俸祿,甚至做得好可以升遷。”
大明的小吏,一直都是一個問題。
這些人無法升官,一輩子都盤踞在地方。他們所求的只是錢財,壓榨起來比朝廷的官員更狠。甚至有的時候,他們能夠架空朝廷的官員,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吏治問題。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小吏就必須納入官員體系。但是當前的大明小吏素質很差,出身不一,並不符合朱厚照的要求。
天下這麼多的讀書人在等著做官,好好培養一下他們,要比小吏更好。
看了一眼老爹,見他陷入了沉思,朱厚照繼續說道:“現在的地方官員做官,不懂刑名、不懂錢穀,僱傭一些刑名師爺,還要僱傭錢穀師爺。如果這些事情都讓師爺做了,那麼這些官員做什麼?與其如此,不如朝廷給這些師爺一個出身,讓他們去做官。”
“孩兒走訪四方,發現大明並不缺讀書人。但是很多讀書人,上進無門,只能連年累月的考。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朝廷能夠擴大官員隊伍,那麼就能夠把這些人納入進來。朝廷支出的無非是一些俸祿罷了,雖然看起來有冗官的嫌疑,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回事兒。兒臣想試試。”說著朱厚照目光堅定的看著老爹,等待著老爹的答案。
對於這件事情,朱厚照非常的看重,無論如何是一定要做成的。他相信老爹也能看到這裡面的好處。
至於朝廷的官員,只要自己讓讀書人有更多的機會做官,他們就沒有辦法反對。因為他們雖然是讀書人的頂層,但是他們的下面有著龐大的讀書人群體。在這些人的支援下,他們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一旦他們背叛了這個群體,那收拾掉他們將不費吹灰之力。
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朱佑樘沉思了片刻。直接說道:“這是好事情,可以試一下。”
之所以答應的這麼痛快,朱佑樘知道朝廷這幾年的財政是很寬裕的。一旦自己這麼做了,仁君的帽子肯定會戴在頭上。
至於花多少錢,朱佑樘也不是很在意。
兒子既然想做,那就讓他去做吧。兒子這麼做的好處,朱佑樘自然也是看得到。
聽到老爹的話,朱厚照略微有些愣神。
因為他沒想到老爹答應的如此痛快,不過這也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