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禪壇建築在少室山東麓的萬羊崗上,是八角方壇,象徵地方,高一丈二尺。每邊長四步,設八陛,三重圍牆。按照方丘祭地禮儀行事,皇帝在此聚五色土封埋禪地玉冊,又以鬱香鬯酒,灌注於地,通達黃泉以祭皇地祇。
朝覲壇位置在皇帝行宮嵩陽觀前,方二十四丈,高九尺,南面兩陛,其餘三面各一陛,有二重圍牆。皇帝在此接受群臣朝賀,大赦改元!
車服制度:皇帝出行乘玉輅,封禪完畢回宮乘金輅。皇太子往還都是乘坐金輅。
皇帝齋戒時穿通天冠服,登封時穿袞冕或大裘冕,回宮時穿翼善冠服。皇太子齋戒時穿遠遊冠制服,接受朝賀時穿公服遠遊冠,騎馬穿進德冠制服。
武曌決定採用永淳二年的中嶽封禪儀注,下達封禪中嶽詔,準備以明年周曆臘月封禪中嶽。任命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納言姚璹、鳳閣侍郎李元素為封神嶽大使,負責召集百官、沿途供應及築壇事宜。
封神嶽大使立即安排有司準備封禪事宜,人員、供應、禮儀法仗,還要準備玉策、石匣、玉匱、金匱、金繩、金泥和玉璽等用品,在封禪出行時,要躬承鳳蓋,親事鸞旗。
十月,突厥默啜派遣使者到洛陽請降,這正是四夷賓服的最佳佐證,武曌大喜過望,立即接受降書,冊授默啜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
天冊萬歲二年臘月二日,經過周密安排,鑾輿啟動,開啟內殿紅門和紫微宮大門,長長的人馬佇列魚貫而出,六甲分營,雷動海運。
警蹕、侍衛、華蓋、旌旗、罕畢、鼓吹和指南車、白鷺車、鸞旗車、清遊隊、衙門旗、雉尾扇、黃麾仗、玄武隊等依次跟隨,還有東夷西戎和南蠻北狄的儀仗,綿延不絕。
臘月四日,浩蕩的隊伍到達嵩陽觀,萬乘停鑣,百司就列,武曌進入行宮休息少頃,然後在牙帳接見群臣。
但見夷夏賓士,俱奉千年之化;衣冠舞蹈,鹹聞萬歲之聲。萬國衣冠齊拜天冊金輪聖神皇帝!
接下來,武曌、武輪、武三思等開始齋戒,武曌穿通天冠服,武輪穿遠遊冠制服,武三思穿三梁進德冠制服。
齋戒期間,武曌坐在薜荔席上澄心淨意,謹奉至誠,以便感動上蒼。
時值三九寒冬,風雪刺骨,鳳閣舍人李嶠清晨起床,見曙光初照,聽到銅鐘鐘聲悠揚,山峰巖壑間傳來銅鐘的迴響之音!
李嶠出遊太室山,看到了山祇護野、風伯清塵、玉泉潛滋、金沙暗湧的美妙景象,回來又看見皇帝的竹宮被祥光籠罩!
九日是大寒節氣,這天武曌身穿大裘冕,率領儀仗隊及文武百官前往封祀壇。武曌登壇祭祀昊天上帝,以顯祖立極文穆皇帝、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配享,祭畢,親封玉冊,放置在石匣裡,然後將石匣送到燎壇,放在木柴上。
太常樂工演奏六變廣樂,象徵霏煙瑞露的變化和薰風景星的福祉,以迎接天神降臨!封祀壇上的祭器用的是陶、匏等簡陋物品,用蒩、秸鋪墊於下,彰顯勤儉節約的千古美德!
禮官點燃燎壇木柴,火炎高漲,照耀流沙和滄海,濃煙升騰,直衝九天雲霄!石匣裡的祭天玉冊化為一縷青煙,送達昊天上帝的手中。
祭天禮畢,武曌返回嵩陽觀行宮休息。
翌日上午,鑾輿到逍遙谷山門而止,武曌下車欣賞李治御書的門額“仙遊”二字,感到十分高興。然後登上玉輿,由輿夫抬行,在親衛的環拱引導下,沿著石階而上。
經過隆唐觀後苑,又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門,門額上面是李治御書的“尋真”二字。
武曌暗想道:九郎,妾來完成咱倆的未竟之志了,你在九泉之下還好嗎?
這時寒風呼嘯,山上的茂松、翠竹、臘梅、旱柳、楓楊、鐵杉搖擺發聲:吾好、吾好!武曌點頭說:“你好,妾就放心了!”
玉輿經過長長的石階,到了老母洞。此洞是茅山道士潘師正隱居修行的地方,後來供奉無極老母。
武曌進洞為無極老母燒香,請她保佑萬事大吉。洞門外兩側刻有一幅對聯“峻極峰嵩陽勝地,古靈山金壺洞天”。
玉輿繼續上行,走過逍遙亭,到峻極宮暫時休息。太平公主看到雲城、石船等岩石景觀十分驚奇,指給阿孃看。
武曌說:“這種褶皺地貌十分少見,是上天造山時創造的!”
玉輿沿著石階繼續前行,到達中嶽行宮停下。行宮位於峻峭的石崖旁邊,紅磚碧瓦,深院高牆,旁邊有煉丹池和定心石。
武曌、武輪等參加封天儀式的人員在此休息,準備明天的封禪大典。親衛、勳衛、翊衛等輪班站崗警戒。
十一日卯時,武曌起床,換上虎皮靴,在左右衛的前呼後擁下攀登天梯,繞過十八隈,跨越崢嶸的峭壁,走出煙霞瀰漫的險道,到達三皇口。
在三皇口稍作休息,武曌站在路邊高地四望,隱約可見西邊的少室山,前方山峰上有一座琉璃殿宇,峰頂有幾桿赤旗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