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展和王勃對飲浮蟻綠酒,沒有吃飯只吃菜,兩人喝了一罈酒。王勮催問王勃什麼時候寫頌文,王勃酒酣耳熱,笑而不答。
酒席散後,王勃倒在榻上,拉過被子蓋在臉上睡覺。杜展出去辦完公事回來,見王勃還在睡覺,也不打擾,只在一旁陪王勮看書。
過了一會,王勃睡醒了,在一張長長的案几上擺開宣紙卷軸,從筆擱上拿起紫毫筆,在歙硯裡蘸上墨,提筆開寫了!
王勮和杜展悄悄站到他身後,看他怎麼寫。只見他用瀟灑的行楷從右到左一路書來,竟然不改一字,不徐不疾,還帶著音樂節奏感。
開頭是:臣聞鵬霄上廓,瓊都開紫帝之庭;鰲紀下清,珍野闢黃靈之館。
中間是:皇帝陛下椒庭襲慶,曜萼於霞莊;蘭殿分休,湛珠衡於月館。
送給皇后的話是:皇后星潯縱淑,曳珠紱於銅皋。
又說:皇太子承雲紫座,翊八柱於幹維;湛粹青衢,揖三樞於地戶。
最後獻頌曰:珠泥暢績,銀繩鬱契。鶴嶺雲明,龍壇景惠。道超中古,功推下濟。惟帝惟天,惟天惟帝。
王福畤過來一看,驚得堅起了大拇指。杜展也驚道:“勃君妙筆生花,寫這麼長的文章竟然不要草稿紙,難道是在肚腹中打草稿嗎?”
王勮對他的弟弟徹底服了氣,說:“要是我來寫,光打草稿修修改改就不只一卷軸啊!”
王福畤說:“這麼好的頌文應該讓陛下看到,聽說司元少常伯皇甫一功即將前往洛陽參加大典,我兒應該登門拜訪,獻上這篇頌文,請他轉達!”
王勃立即寫了介紹信和一篇啟文,帶上自己寫的《乾元殿頌》,前往皇甫一功的府第拜訪。輕敲朱門,將介紹信和啟文投給門衛,然後在客房等候。
皇甫一功恰巧在家,看了介紹信和啟文後,素聞少年才子王勃的大名,馬上出來接見。
王勃恭敬地獻上卷軸《乾元殿頌》,請求皇甫常伯轉達給陛下。皇甫一功展卷細看,被這篇才思泉湧、想象綺麗的駢儷文深深吸引了。
讀完以後,皇甫一功覺得《乾元殿頌》稽核過關,可以一字不改地獻給皇帝御覽。王勃大喜,又獻上禮品。
皇甫一功趕到洛陽後,乾元殿已經建成,帝后搬到紫微宮內居住。當李治在雄偉的乾元殿佈政時,皇甫一功獻上《乾元殿頌》。
李治和文武百官商討完軍國大事後,將《乾元殿頌》帶回寢宮,命曹少監朗讀。因為王勃的頌文寫得太文言了,典故太多,所以連愛好文藝和音律的李治都聽不大懂,只是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聽完後,李治說:“這是十五歲的天才少年所作嗎?可惜大唐制度嚴密,想進仕途,還是得透過科考大關吶,朕也不能法外開恩吶!”
李治把《乾元殿頌》轉給皇子們閱讀,讓他們查詢典故,學習對仗和英詞麗句,提高文藝水平。
王勃獻頌,雖然沒有破格授官,但他收穫了粉絲啊,還都是貴族粉,從此他的大V帳號越來越值錢了!
轉眼到了冬天,帝后從洛陽出發,前往東嶽舉行封禪大禮!王勃的好朋友長安縣尉杜展調任蜀州青城縣令,需要穿越險要的秦嶺前往四川盆地。
臨別時,王勃前往送行,一直送到咸陽方才依依不捨的告別。在咸陽橋邊的酒樓裡,兩人開了一罈新豐酒,相對痛飲!
杜展東望遠處的城闕,西望奔流不息的渭水,在冬天的寒風裡惆悵地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王勃敬他一杯酒,安慰說:“此去蜀州需要經過岷江的江南津、江首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希望杜少府一路保重,安全到達,無論是登山越嶺,還是涉險過江,都能夠一帆風順!”
杜展痛飲一杯,忽然流下淚來,淚水落在碧綠的圓領袍衫上,抽泣道:“我只有你這一個知己,此番離別,風濤渺渺,何日再相見?縱使我有千種風情,又能夠向誰訴說?”
王勃拉著他的手,說:“只要四海之內還有你這個知己在,我覺得縱使遠在天涯也象比鄰而居一樣,何必在分手的岔路口上,像兒女那樣悲傷,讓淚水沾溼袍衫呢?”
杜展收起眼淚,感動地說:“人生能夠得到你這樣一個知己,杜某雖死無憾!希望咱們都能白頭到老,長壽安康。祝願勃君宦海如意,步步高昇!”
王勃也說:“同祝願、同祝願!”兩人揮手告別了。
第二年正月,驛站傳來訊息,帝后已經完成了東嶽封禪大典,前往孔子故鄉曲阜縣和老子故鄉亳州參觀。主持科考的禮部官員已經在回長安的路上了。
王勃興奮萬分,迅速在大腦裡進行了三維掃描,形成了一幅皇帝東遊泰山的恢宏而美好的畫面。
隨後,王勃又象創作《乾元殿頌》一樣創作出了《宸遊東嶽頌》一篇,然後帶著介紹信、啟書和禮品登門拜訪司列少常伯李安期,將頌文獻給他看。
這李安期是隋朝禮部侍郎李百藥之子,也是名門之後、書香世家,和王勃有著共同的愛好和語言,所以賓主雙方談話很投緣。
王勃此行不僅讓自己的頌文再次上達聖聽,名揚天下,而且給科考選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自然而然地為自己的科考加了分!
一個月後,王勮、王勃和其他學子一起參加了朝廷幽素科考試,兄弟二人雙雙考試及第,王勮除官太子典膳丞。
王勃授官朝散郎,從七品上,也穿上了碧綠的袍衫,憑藉自己建立的粉絲團基礎,在京師暢遊宦海,無人不敬。
所以說,讀書還是有用的,因為讀出來的人,他參加工作的起點就是你工作一生也無法到達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