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武后透過勸說李治在麟德元年二月行幸萬年宮,回憶往事,追封安定公主,完成了帝后複合的目標。
又到了萬紫千紅的夏天,武后換上輕薄的鈿釵禮衣常服,和李治一起在萬年宮長廊散步。武后說:“還記得咱們美麗的邂逅嗎?二十三年前,也是夏天。”
“當然記得,那時阿耶前往洛陽準備封禪,我留在宮中刻苦進修,到內文學館藏書閣查閱《詩經·小雅·北山》一卷,不想遇到了娘子!巧啊、巧啊!無巧不成書嘛,也許天意如此!”李治露出幸福的微笑。
“妾其實是到藏書閣查詢有關泰山封禪的禮儀制度,如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班固的《白虎通義》和范曄的《後漢書》,以備聖人顧問!”
武后追憶道:“意外遇到九郎,從此人生有了希望,就象春風吹拂水邊的蒹葭,陽光照耀山上的幽蘭!”
李治忽然停下問道:“有一個問題久悶胸中,不知娘子知道否?”武后看著李治的白紗帽、白裙襦說:“哦,什麼問題?”
“阿耶文成武德,一統天下,開創貞觀之治,可與大周成康之治相媲美,為什麼有兩次到泰山封禪的機會都放棄了呢?”李治問。
武后以前研究過這個問題,早已胸有成竹,故而從容答道:“皇帝治國,如果具備功高、德厚、國安、四夷賓服、年穀豐登、天降符瑞這六個條件,是可以封禪的!”
“貞觀六年,太宗具備了這六個條件,但魏徵進諫說不可崇虛名而受災害,很有道理,再加上河南、河北數州發大水,所以停止封禪,九郎也是知道的。”
又說:“貞觀十五年春,太宗前往洛陽準備次年二月封禪泰山,不料六月十九日夜晚有一顆明亮的彗星出現在上垣太微十星一帶,直犯郎位十五星。太宗畏天之威,擔心上虧天意,下失人心,所以避正殿以思咎,下達《停封禪詔》。”
李治點頭,說:“神祇示警,應於人間,是四郎與大郎爭位啊!一切都是天意,如果阿耶不去封禪,以致內廷空虛,你和我又豈能相遇相知?四郎不與大郎爭位,我又豈能成為太子?”
武后笑道:“所以九郎膺期受命、握圖御宇是順天應人的!九郎為什麼不完成太宗未竟之業,到東嶽封禪呢?”
李治露出嚮往的眼神,說:“東嶽封禪?何止是東嶽,我還想去嵩山和緱氏山呢!象太子晉一樣羽冠鶴氅,吹玉笙,乘白鶴,遊於伊水、洛水之間,然後直飛東嶽!仙樂琅琅,五彩霞飛,省卻千乘萬騎、供頓勞費!”
武后高興地鼓掌喝彩:“好啊、好啊!那就先封禪泰山,再封禪嵩山,如果還有時間,就遍封五嶽!”
“遍封五嶽?好哇,娘子氣魄宏大,遨遊九州,非庸脂俗粉們可比,凡夫俗子也要仰望啊!”
李治走到長廊盡頭,迎著涼爽的夏風,遠望碧城山和鳳凰山,說:“朕奄有天下十五載,具備封禪的六個條件嗎?”
武后正色道:“陛下仁慈孝悌,愛民如子,這是德厚;大破西突厥、滅百濟、平鐵勒、敗倭國和高句麗,這是功高!”
“我大唐西達濛池,東至新羅,北括北海,南到愛州,方圓十萬八千里,烽燧不驚,華戎同軌,冠帶百蠻,車書萬里,這是國安和四夷賓服!”
“風調雨順,水旱無災,一斗米五個銅錢,麥子和豆類不列於市,這是年穀豐登;益州和綿州見龍,絳州出現麒麟,殿前發現麟趾,這是天降符瑞!”
暖風吹過長廊,李治手斂髭鬚,哈哈大笑,說:“不知不覺間朕也滿足功高、德厚、國安、四夷賓服、年穀豐登、天降符瑞這六個條件了,哈哈!”
“娘子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哈哈……走,咱們去登天台山!”兩人手挽著手兒,向山巔衝去。
七月一日,李治下達《舉行封禪所司集嶽下詔》:以麟德三年正月封禪岱宗,諸州都督刺史在麟德二年十二月齊集東嶽之下,諸王十月齊集東都。
八月七日,帝后鑾輿從萬年宮回到蓬萊宮,開始為封禪籌集錢糧。
麟德二年春,武后計劃上元節後啟程前往洛陽,準備封禪岱宗事宜,但當時她挺著大肚子,即將臨盆生產。李治建議暫緩啟程,等待武后臨產。
左等右等,等了許多天,前往東都的儀仗都準備好了,武后仍然沒有生產,自己也非常焦急,對李治說:“不可因為妾一人而耽誤大唐曠世大典,按時啟程吧!”李治不忍,武后堅決請行。
二月十日,鑾輿起駕前往洛陽,李治乘玉輅,武后乘重翟,太子李弘乘金輅,司空李勣乘象飾輅,許敬宗乘革輅,依次前行,在灞橋暫駐。
第二天,鑾輿行至臨潼行宮,因為一路顛簸,武后在重翟車內終於忍不住生產了,產下一個女嬰!侍御醫、司藥、乳孃等人紛紛趕來照料。
等武后醒來時,已是晚上,行宮的窗外一輪明月當空,春風吹拂竹林,武后看著女兒,感到十分幸福,後來給女兒取名為李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