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口中的伯父,就是孫堅了。周瑜與孫策是結義兄弟,自然不會像一般家將一樣稱呼孫堅,所以稱作“伯父”。不知他們談論什麼大事,周瑜竟然搬出孫堅,還要躲在如此隱蔽的密林。
“公瑾,你不要事事都拿父親壓我。既然父親交待事情以我為主,你聽我的就行。”
“不行。雖然主事人是你,但伯父也說過,凡事都讓我們商量著辦。”
孫策不悅道:“然則你一定要告訴父親了?”
周瑜語氣強硬:“一定的。”
兩人僵持一會兒,忽然孫策嘆道:“你也知道,那張寧去年才八歲今年算足也就九歲,就是個天真的小女孩。而張媚娘跟我歲數相同,跟我又有共同語言。同為張角的女兒,為什麼就不能選張媚娘。”
周瑜冷笑:“為什麼?你心知肚明。張寧的脈器是九節杖,和張角的一模一樣。就憑這一點,難道就不可以下定論了嗎?”
“什麼定論?”孫策語氣軟了下來。
“不選脈器一樣的張寧作為繼承人,難道選任性胡為,刁蠻任性的張媚娘?”
孫策沉默,顯然無言以對。
周瑜大概不想逼得太緊,也嘆口氣道:“伯符,恕我直言。你覺得你比起仲謀,孰優孰劣?”
孫策自通道:“那還用說,權弟一向唯我馬首是瞻,只要我指東,他絕不會向西。”
“要是將來伯父要傳位,你也覺得一定會傳給你?”
孫策自信滿滿:“那是當然。論武力,論韜略,論意志,論支援的人數,權弟哪裡比得過我?你忘了,去年我們來鉅鹿的時候,權弟跟在我屁股後面哭哭啼啼的,他是怕了父親的嚴厲。你知道,父親一向都比較相信我的,否則也不會派我來完成任務。”
周瑜嘿嘿一笑,對他的話不置可否,但他也不再拿孫權出來對比。選擇繼承人問題始終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即使周瑜和孫策情同手足,但也不方便在此事上過多討論。周瑜只是有意地提一提,但絕對自信的孫策竟絲毫沒放在心上。
周瑜只好嘆口氣,續道:“那你以為伯父送你來天師府執行任務,是覺得你能力出眾?又或是有意栽培你,讓你立下天大功勞?”
孫策不悅:“除了這個原因,難道還有其他目的嗎?公瑾,說事歸說事,不要扯些無關緊要的事。”
周瑜又一聲冷笑:“伯符,你性格中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剛愎自用,有一天會吃虧的。”隨後又嘆息一聲,“你我自幼結義,我一直把你當做親兄弟,你是知道的吧?”
孫策語氣也變軟:“我知道,我又何嘗不是?有許多話我連權弟也不說,只有你清楚”,他語氣又轉硬,“但我不覺得我剛愎自用,我這叫有自信。”
兩人之間又陷入了一段時間的僵持。
孫策忽地“噗”的一聲笑,啪的一聲打了周瑜一下,道:“好了,每次都說那些東西,說得我耳朵都生繭了。對了,你上次說已經跟周泰接觸過了,他怎麼說的?”
“唉,周泰對我的拉攏已經回絕,儘管我許下了許多優待,他仍然是這個態度。照他的話說,他現在年紀尚幼,還沒想過要效忠於誰,只想專心修煉。”
“這樣嗎?是不是我們不夠誠心?要麼我去試試?”
“我看不必了,周泰說得相當決絕,是出自真心的。而且……”周瑜摸了摸下巴,目光深邃,“他似乎在等,等一個人。”
“哦……是誰那麼厲害,連我們江東孫家也搶不過?難道是袁熙?”
“不是袁熙,是史辛!”
“呃?你是不是多慮了?史辛有什麼好等的?”
聽到這裡,作為當事人的史辛也摸了摸下巴,跟孫策有同樣的疑問:我有什麼好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