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宋哲元還想命令部下保住實力,不要和日軍火拼,但部下再也不願意繼續撤退,在河南境內幾乎要兵變。宋哲元倉皇離開部隊,被老蔣順勢取消軍權,最終鬱鬱不樂的病死在四川。
一個身經百戰的名將,最終就落得這個下場。
張自忠暗地裡想:宋長官與其這樣死,還不如在1937年力戰死於盧溝橋,這樣還能留個抗日英雄的好名聲。其實,他也就多活了2年多而已!
張自忠由此對部下說:只要是人,都是要死的!早死20多年,遲死20多年,沒有多大的不同!我們作為軍人,戰死沙場是我們的榮耀,也是我們的唯一歸宿。
顯然,張自忠當時就下定決心,寧可戰死沙場,也絕不像宋哲元一樣,灰溜溜的死在床上。
由此,7日,張自忠依然帶領74師兩個團和他的特務營渡過漢水。
剛渡過漢水,張自忠就得到情報,38師已經突破日軍的攔截,暫時南下準備和他的部隊會合。
而其他幾個師仍在和日軍的激戰中,戰況非常慘烈!
張自忠率部渡河以後,立即趕赴38師,對官兵進行視察和鼓勵。
目前38師就是33集團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了,是唯一一支可以硬碰硬的部隊。
張自忠來到114團第三營仔細視察,然後詢問他的老熟人,欒升堂營長:“你們現在還有多少人?”
欒升堂營長回報說:“全營目前還有695人!”
張自忠又問:“你們一共攜帶彈藥有多少?”
欒升堂營長回答說:“步兵每人帶步槍子彈200發,手榴彈4枚,槍榴彈2個;輕機槍每挺帶子彈2000發;重機槍攜帶子彈4000發。迫擊炮每門攜帶炮彈150枚!!!”
張自忠聽了非常滿意,讚許地說道:“你們能帶這麼多子彈,確實動了不少腦筋。這一次,咱們深入敵後作戰,補充不容易,你們多帶彈藥,是有遠見的。雖然帶的彈藥不少,但戰鬥還不知道要打多久,你們要教育士兵節省彈藥。”
欒升堂營長立即回答:“我們的班長排長都是老兵,經驗豐富,已經讓士兵不要盲目射擊,遠距離不射擊,瞄不準不射擊。”
張自忠很高興的拍著他的肩膀說:“欒升堂,你帶兵帶的不錯。本來今年我要送你去陸軍大學(黃埔軍校),但前線吃緊,實在走不開。下面有機會再去吧。”
欒升堂當時才35歲,和張自忠還是山東臨清縣的老鄉,西北軍陸軍幹部學校的學生,兩人關係一直不錯。
張自忠轉身要走,突然想起什麼,問:“最近有家信要捎回去嗎(張自忠有時候會往家裡寫信)?”
欒升堂回答:“沒有!”
後來擔任38師師長的欒升堂回憶:“我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談話,竟然是同他最後一次訣別。”
張自忠率部渡過漢水,除了立即切斷了鍾祥到京山的公路交通以外,更有效地整合了在河東的33集團軍各部,頓時造成了對日軍相當大的威脅。
由於日軍主力都北上包抄去了,此處日軍兵力較為薄弱,尤其還有一些後勤輜重部隊和兵站只有少量的兵力保護。
張自忠率部渡河以後,立即調整部隊,所部5個師四面出擊,深入敵後近百公里,打的日軍雞飛狗跳,一度也切斷了襄花公路。
戰鬥力虛弱的騎兵第9師,居然在12日伏擊了日軍2000多人的輜重部隊,殲滅數百人。該部日軍沒有什麼衛戍部隊,無力反擊,只得放棄輜重倉皇逃竄,國軍繳獲大量物資。
38師因74師在其側後協同,幫他穩住了陣腳,該部立即轉而繼續向北猛攻。在13日14日,38師將13師團殿後一部重創,經過苦戰,一舉殲滅日軍1500多人。
欒升堂營長回憶38師的這場戰鬥:我們發現公路上有日軍的大部隊。從敵人隊伍看來,有很多乘馬的人員,有幾部電臺,還有大行李和輜重,非戰鬥人員不少,戰鬥部隊不到全部隊的三分之二。
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敵軍的指揮部。我軍奉命出擊的各連隊,都像離弦之箭,利用地形飛速的奔向敵軍。到了接近敵人的時候,我輕重機槍突然向敵人開火,打的敵人措手不及。
第112團的狙擊手們,幾分鐘就打掉了乘馬的十多名敵人軍官,該團的機槍又打死打傷二十多匹戰馬,眼看著敵人的指揮系統被打亂了。
當時敵人步兵都去掩護他們的指揮部,我兩個團的步兵乘機向敵人分頭截擊,戰場上到處都發生激烈的戰鬥……我軍越打越勇,敵軍也猖狂反撲,戰鬥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