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拿下燕國後,並沒有立刻班師回朝,而是選擇鎮守燕地,選賢舉能,除舊佈新,懲奸除惡,安定人心,發展生產,恢復民力。
在王猛的一系列舉措之下,燕國舊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歡欣雀躍。
一般來說,臣子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被君主所顧忌,但王猛卻絲毫沒有這個擔心,放心大膽的推行自己的各種政令。
這一次東出,輕鬆攻佔燕國全境,唯一讓王猛擔心的,便是自家那位心眼有些太大的君主了。
他該不會放心大膽的任用燕國之人吧?
先把別人擊敗,然後和別人坦誠相待,希望別人能為自己所用,共創大業——這樣的事情,是苻堅最喜歡做的。
只要投降之人,或者被擊敗之人願意為苻堅效力,往往都能得到信任,從而被重用。
這樣的事情此前就發生過幾次,王猛並不希望再發生一次。
不過……
近些日子,肉眼可見的是,苻堅的變化非常大。
他和以前的風格可謂截然不同,對朝臣的態度甚至都不再以禮相待,而是直接辱罵,甚至毆打都來了,他還給自己配了一把‘德’劍,若誰敢不服,那就以此德服人。
對王猛而言,這樣的變化毫無疑問是非常好的,苻堅不再那麼迂腐,雖說行事百無禁忌,但他仍舊堅持自己的底線,並未變得一味暴戾,依舊一心向民,期待著實現傳說中的大同世界,讓天下徹底歸於和平。
這是苻堅一開始的願望。
若非如此,王猛甚至懷疑自家君主是不是換了個人呢。
……
秦國都城,太學。
蘇澈來到這裡,親自給所有學生講課。
他講課的主題很簡單——階級鬥爭!
為什麼從古至今,王朝不斷覆滅,就像是有著一個迴圈,週而復始,不斷輪迴?
蘇澈給出了一個回答。
因為這一切的本質是窮者越窮,富者越富,人自然而然的分為貴人和窮人,被劃分成了兩個階級,而這兩個階級天然對立,矛盾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直到不可避免的地步。
窮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擺脫自己貧困的根本,因為他們沒辦法直接為自己努力。
淪為僱農之後,不管再怎麼努力,哪怕拼死拼活的種田,也只能讓地主老爺更富有一些,根本不可能讓自己積攢財富,從而改變命運。
可為了活著,吃一口飯,所有底層人不得不拼命努力的種田,他們並沒有將任何選擇。
當這個矛盾發展到了極致後,窮人越來越多,一旦發生天災,那這些沒有任何抗風險能力的窮人,只有背井離鄉,甚至起義造反。
這階級的對立,就是王朝覆滅的根本。
君主的本質是天下之主,因為大私,所以大公。
可如果一個君主遠離了底層的百姓,不知道民間疾苦,那這個君主不管做出任何政策,都是毫無意義的。
在蘇澈的講道之下,那些太學生,此刻一個個都驚呆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蘇澈竟然會告訴他們這些!
王朝覆滅的本質!
權貴官員和地主鄉紳,以及世家大族,這是讓王朝中興的原因,也是王朝覆滅的根本!!
只要有了人性,那就不可避免的會造成權利的腐敗。
只要有利益可圖,同樣不可避免的會讓地主鄉紳,世家大族,大肆兼併土地,發展本族生意,官商勾結,竊取國家利益,壓榨底層的百姓。
蘇澈清楚。
為了避免這一切的根本,歷朝歷代很多君主都會採取各種措施。
比如劉邦的陵邑制度,不斷遷徙豪強,避免他們禍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