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局面,對於任何一個涉世未深的帝王,都是相當危險的。
然而剛剛親政的嬴政,卻是快刀斬亂麻,輕而易舉的平叛掉了嫪毐之亂。
足可見千古一帝嬴政的不同凡響!
此刻。
秦國。
年僅十三歲的秦王嬴政,已經選定好了自己的幾個盟友,分別是——
王翦。
蒙恬。
李斯。
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翦,秦軍未來的大將軍。
其人之才,大有可為,在軍隊的那些老將軍口中評價極高,最誇張的說他有白起之才!
不過,就算比不上殺神白起……
有白起將軍一半的能力,就已經很厲害了!
蒙恬,與嬴政年歲大體相當。
蒙恬的祖父蒙驁是秦國的上將軍,蒙恬的父親蒙武是秦軍大將,在軍中很有影響力。
結交蒙恬,能幫助嬴政進一步控制秦國軍隊。
至於李斯,雖是呂不韋門客,可此人素有大才,是荀子的門生,嬴政早有耳聞。
李斯自然不甘心一直當一個門客,只要嬴政願意,拉攏過來不要太簡單。
事實上,李斯早有這個心思。
他已經準備好了自己面見嬴政的策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
遙遠的秦國。
三個臣子與一個未來的皇帝,彼此的命運即將相撞。
而這一邊。
蘇澈乘坐著魏國貴族們的馬車,已經出了魏國邊境。
這一路上,蘇澈並沒有表現出鄉下人的自卑和敏感,反而十分淡然,在那些貴族子弟找他談話的時候,蘇澈也能平靜的回應,甚至和他們聊上好一會兒,說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在討論學問的時候,蘇澈的話題就更多了,他毫不保留的展現了自己淵博的學識,讓這些貴族子弟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踏上稷下學宮的求學之路後,蘇澈可以不用再那麼過於低調,偶爾也可以展露出自己的鋒芒了。
和蘇澈同行的,基本都有“魏”這個氏,身份之尊貴,由此可見一般。
春秋以前,貴族之姓承襲自遠祖,因此百代不變,比較穩定。
而氏為貴族得自與自己血緣關係較親近的先人,而且還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
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
能在魏國擁有“魏”這個氏,基本都是皇親國戚了。
像是劉邦這樣的平民,也有自己的氏,劉就是氏。
畢竟就算是平民,曾經可能也是貴族。
不過,對於平民而言,姓氏這一概念根本無所謂了。
自秦漢開始,姓氏這個概念就會融為一體,區別會被徹底廢除。
事實上。
在更古早的商代。
“百姓”一詞,並非指的是平民,而是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