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三年的時間過去了。
由於蘇澈的出色表現,他在去年就沒有再去啟蒙學院了,可因為年齡和家庭條件的限制,又沒辦法外出求學,所以一直在家中自學。
戴楚客先生很在意蘇澈的學問,他認為蘇澈以後一定會有大有出息,所以隔三差五就給蘇澈帶來一些書。
有儒家的,有墨家的,也有道家的,還有法家的。
蘇澈最開始認為戴先生是儒家的人,後來發現並沒有這麼簡單,這位啟蒙老師,可謂是百無禁忌,什麼都略懂一點!
蘇澈也問過這個問題。
戴楚客回答卻只是哈哈一笑,並沒有回答。
在他看來,只要是有用的學問,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的,只要能用,都無所謂!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
蘇澈這個少年天才之名,也傳遍了整個豐邑,甚至整個魏國!
在這個時代,名氣是求學的基礎。
也正是如此,蘇澈才一直經營自己的名聲。
出身卑微,那就得慢慢累積。
一轉眼又過了一年。
十歲這年,蘇澈已經能外出求學了。
經人引薦,他得到了前往齊國稷下學宮學習的機會。
與蘇澈同行的,還有幾個魏國的貴族子弟。
雖然劉老太公很捨不得自己這個寶貝的三兒子離開,可總不能耽誤他的前途。
就這樣,蘇澈離開了家鄉,搭乘魏國貴族的馬車,前往齊國。
這一年。
劉老太公的第四子誕生了。
劉老太公思前想後,最終給他取了一個“交”的名字。
也就是這一年,西邊的秦國。
秦莊襄王嬴異人病逝,年僅13歲的太子嬴政即位為秦王。
不過按照戰國傳統,君王在加冠之前是不能親政的。
這其中的一個重大原因,在於國家競爭的殘酷性,要求君王必須心智成熟,保證有效理政。
秦國自秦孝公開始,除了秦昭王與秦王嬴政,其餘五任君主都是成年即位。
秦昭襄王少年即位,加冠之後仍然未能親政,一直等到五十餘歲時才奪回了親政權。
這段路,秦昭王足足走了四十多年的時間。
而今日的嬴政,也要走過親政之前的這段漫長的道路。
秦國的加冠禮,在21歲至23歲之間可以隨時舉行。
也就是說,嬴政的虛位之期,至少要經過8年時間。
這個傳統,在蘇澈模擬嬴政的那段時光裡,因為他表現的天才之姿,以及白起等人的支援,被強行邁過了。
但這一次,嬴政一不夠成熟,二沒人支援,自然無法廢除這老祖宗的規矩。
在接下來的八年時間裡,少年秦王嬴政將韜光養晦,在暗中磨鍊自己的爪牙。
關於這段時期,《史記》等相關史料記載寥寥。
不過可以推斷的是,這段時間的嬴政,正在飛速成長,同時不斷的積蓄自己的政治力量。
畢竟等到嬴政親政之後,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舉平定了嫪毐兵變。
要知道這個時期,很多大臣都喪失了自己的權利,即便是呂不韋都被一定程度上架空,嫪毐集團的力量可謂是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