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儒家文人打心眼裡看不起這些農官,認為他們不過是一群運氣好點的泥腿子罷了,也就是當今天子心血來潮,設了個農學院、封了些農官,負責研究農學,否則他們哪裡有資格與自己站在一起,成為同僚?
此外,農學院的農官,相當於搶了一部分司農寺卿的權利,這更引起文官集團的厭惡。
好在這些農官還算有自知之明,並沒有摻入朝廷官場,主張自己的政治權利,存在感等於沒有,這才讓文官集團沒有進一步的刁難他們。
在此之前,大家夥兒都預設這些人不存在,一個個無視了他們,也就偶爾想起來的時候,會諷刺幾句。
誰也沒有將這農學院的農官放在心上。
誰能想到……
就是這樣一群人!
竟然不聲不響的搞出了這麼大的新聞!!
即便再看不起這些泥腿子,那些大臣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改良了稻種一事,實在是大功一件,甚至可以說是功德無量!
現如今的大明改革變法,開海經商,手工業蓬勃發展,經濟風貌日新月異,一切都蒸蒸日上,可追根究底,大明依舊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
整體政策上,依舊還是重農輕商,許多政策都偏向於那些農民,只是相對於以前,對商人的嚴打抑制,稍微放鬆了一點。
畢竟現在主打的是公私合營,國家入股,繼續打擊商人,那就是打擊自己的產業了,肯定要稍微放寬一些。
可即便如此,農業依舊是主流。
這是國家的命脈!
現在這些農官拿出了能讓畝產翻倍的稻種,此等天功,光是想一想,就忍不住身體顫抖。
不少大臣忍不住在想,為什麼這等功勞,讓這些泥腿子得了去?真是可惜啊!太可惜了!
次日。
大明邸報。
這一期的邸報,大肆宣揚了農學院的最新成果——
在當今天子的指引之下,農學院的農官們,培育了產量能提升五成的優良稻種!
而且還能繼續改進和培育,最終很有可能實現畝產翻倍!
最新的稻種,將由朝廷的司農部門負責推廣。
此訊息一出,整個天下都沸騰了!
產量提升五成!
而且還能繼續改進培育……
這個訊息,對於那些農戶而言,簡直不要太震撼!!
這農學院竟然真的搞出了大動靜!
此前對於大部分百姓而言,同樣對那農學院不屑一顧——種田這個事情,世代傳承,難道還要別人教?這實在是開玩笑,這農學院就像是朝廷和百姓開的玩笑一樣。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玩笑的產物,竟然研究出瞭如此厲害的稻種!
雖然大部分的農戶看不懂邸報中所說的“雜交培育”到底是什麼意思,但不妨礙他們期待自己領到這些稻種,讓畝產提升五成!這將會很大程度的改善他們的生活!
而那些農學院的學生,看到這個訊息後,頓感振奮,只覺得格外的揚眉吐氣。
自從他們加入農學院後,被很多人嘲笑:進學院學種田,當真古今罕見!
這讓他們很憋屈,就算再怎麼解釋,別人也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
可現在不同了。
農學院的老師們,拿出了驚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