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讓皇權下鄉,管理到鄉鎮一級,那不管什麼政策,都很難推行下去。
比如目前蘇澈所推行的掃盲私塾,在縣城一級,推行得很好,可如果想推行到鄉下,卻是千難萬難,哪怕這是免費掃盲,朝廷出錢出力,卻依舊有些吃力不討好的意思。
那些鄉下豪紳的態度很明確,沒必要有那麼多認字的人,如果識字的多了,對於穩定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很有必要讓這些百姓繼續如此愚昧無知。
蘇澈自然不滿意這樣的現狀,所以改變是肯定的。
問題是——如何改變?
為了控制鄉村一級,朱元璋的應對方法是編戶齊民,保甲政策,一個鄉村弄一個負責人。
可即便如此,也只是讓徵收財政的方面變得容易許多。
縣令想治理地方,仍然需要胥吏、族老、士紳協助,不然很多事都辦不成。
事實上,對於古代的統治者而言,做到這一步已經足夠了。
財政是一個朝廷中央的命脈,除此之外的事情,都是小事,畢竟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大家夥兒很難有太大的追求。
但蘇澈不同,他要做的事情更多,自然不會只有這樣就滿足。
讓皇權下鄉,才能讓掃盲徹底開展。
面對這些根深蒂固的鄉紳族老,蘇澈思慮良久,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如果大動屠刀,殺他個朗朗乾坤,固然可以震懾一時,卻是無法長久,總不能一直殺吧?
所以,換一種其他的解決辦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一時半會兒,蘇澈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他也沒有繼續想,一個人的力量是有極限的,頭腦也是,這個時代的天才雖然被時代所侷限,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夠聰明,事實上恰恰相反。
蘇澈立刻召了內閣成員前來議事。
很快,內閣成員,包括太子朱標,都來到了議事殿中。
蘇澈坐在上面,給出了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如何讓皇權下鄉,加強對於鄉村的管理能力,如此順利推展朝廷的任何政策?
內閣大臣們聽到這個問題,不由得面面相覷,短暫的沉默過後,眾人紛紛討論了起來,既然他們已經走到了內閣大臣這個權力的中樞,那就不可能再回頭照顧所謂的儒家。
眾人商討了一番,還真給出了不少靠譜的提議。
首先,可以直接動用州縣衙門的力量。
縣城衙門經常會到屬下的鄉、村催徵,有時帶隊緝捕盜匪,有時調解鄉村、宗族糾紛、制止械鬥,在地方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的。
憑藉縣城衙門的影響力,在鄉鎮地方設立常駐點,建立相應的權利體系,負責專門推廣朝廷的命令。
如果到了這種程度,那些地方還不願意配合,甚至公然抵抗地方常駐點官員,那就是和朝廷對抗。
一句話,打擊地方黑惡勢力還需要找一個藉口,如果對方公然攻擊朝廷官吏,那就是意圖謀反,鎮壓謀反的家族,僅僅只需要一個名單而已!
除了這個提議。
也有人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在縣城衙門設立更多的巡檢司,給與地方足夠的武力,讓地方形成“佐雜分防”這麼一個概念,也就是縣丞、巡檢、主簿等,每人管一個地區,透過佐雜在縣以下的分割槽管轄,如此形成皇權下縣。
可這麼一來,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那就是讓本來就臃腫的地方官吏體系,變得更加臃腫,這會為後續的政令體系帶來不小的麻煩。
但很多時候事情都是這樣,有正面,也有反面,有好處,就有壞處,這是無法避免的。
想要讓皇權下鄉,那就必須擴大相應的政令體系。
一句話,皇權下鄉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當然,這種事情一旦做成了,收益也非常巨大。
不過。
也有內閣大臣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與其戒備那些鄉紳宗族,還不如拉攏他們一起,借用他們的力量來完成目的。
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思路。
可以組建公局,拉攏士紳豪族,讓朝廷的手深入到各鎮各鄉各村。
這大臣解釋了一下所謂的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