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土地改革、經濟改革、開海政策之外,蘇澈還進行了教育方面的改革。
蘇澈將印出來的寶鈔,大手大腳的花了出去,他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大規模的舉辦學校,普及民間的識字率。
此外,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兵學院、農學院、醫學院、數學院,也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蘇澈順勢鼓勵開設各種學院,進一步的擴大這些高等學院的範圍。
推行私塾學校,普及識字率還好,可當蘇澈推廣高等學院,頓時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這天下的文人,終究是儒家的文人。
不過。
和上一次不同,這一次,孔子第56代子孫,文宣公孔希路直接站出來為朝廷站臺。
起先有大儒求於孔希路,希望他能勸諫陛下,不要寒了天下文人之心。
面對這一道送命題,孔希路回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今陛下改推行各種學業,這是天大的好事,我們應該跟著學習,改善自身,如何能阻止反對?這是不應該的行為!”
“儒家,豈是如此短視利己之輩?”
當一個擁有孔子最終解釋權的孔子後代為朝廷站臺後,所產生的效果是非常恐怖的,這些方面的學院,再沒有多少阻力,很順利的推行了下去。
而蘇澈改革不止於此,既然要改革,那就徹徹底底的改天革地,還他一個日月青天。
蘇澈的最終改革目標是政務改革。
蘇澈建立起新的公眾管理體系,簡化了各種政策,又進行一定程度的放權,同時加強了相關的管理和監督,毫無疑問,這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各郡縣的執行效率。
這些日子,改革的政策,幾乎隔一天就下發好幾個,隔一天就下發好幾個。
安生了半年時間的大臣們,本以為會這樣繼續相安無事,誰知道,當革新的浪潮襲來,所有大臣都被迫捲入其中!
一個個全都忙的不可開交。
這些政策雖然簡短。
可哪怕單獨拎出來一個,都是改天換地的大政策,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絕不是輕鬆完成的政務。
為了這些政務的順利,所有大臣可謂是竭心殫慮,基本上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給整得人都憔悴了。
當然,也有一些倔脾氣、不長眼的傢伙,認為這樣的改革並不是好事,三番兩次的站出來勸諫。
一次兩次也就算了,等到了第三次,蘇澈直接將其革職下放,給我下基層好好體驗民間疾苦,再來說這些風涼話吧!
蘇澈的態度非常明確。
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所有人都應該順應潮流,想擋住大潮的人,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即便有內閣的輔佐,蘇澈依舊整天忙於各種政務。
不過。
和之前不同,蘇澈此刻很享受這些政務,他能看到一個龐大的帝國,隨著他的政令推行,在逐漸的改變!
這種感覺非常不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