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是一群蠢貨,蠢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今天提問的人,今天的任務加倍!!”
朱棣在門口走過,聽到這樣的訓斥,不由得點了點頭,來教學的人,很多是退伍的老兵,他們可不怕這群所謂的精兵。
這一番訓斥之下,所有學生都老老實實的低下了頭,開始了認真的學習。
隨著第一節課結束,短暫的休息時間後,第二節課也隨之開始了。
這些學生本以為第二節課會稍微簡單一些。
然而第二節課的難度,卻再次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第二節課講的物理!
如果說數學這節課,只是讓他們頭大如鬥,到了物理這一節課,當真讓他們頭皮發麻,整個人都直接麻了!
在古代,數學方面的著作有不少,比如《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綴術》、《數書九章》、《孫子算經》、《四元玉鑑》、《數理精蘊》。
甚至連幾何方面的都有,徐光啟在明萬曆三十四年開始與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所用的底本是克拉維斯編撰的拉丁文版。
而物理方面的書籍,同樣也有,比如《論衡》、《靈憲》、《淮南子》、《墨經》等。
這些學生在聽到物理方面的知識時,一個個都傻眼了,可他們還是硬著頭皮學了起來。
畢竟有第一節課的先見之明在,如果還敢詢問先生為什麼要學這些奇怪知識,那懲罰是必然的。
第二節課結束後,便是中午的午休時間,不少學生聽完了這兩節課後,此前的驕傲自大已經被摧毀得相當乾淨,他們引以為傲的本事,在這兵學院裡根本就不算什麼。
好在能進入兵學院的,都是各個地方的精英,智商方面不會差太多,之所以一個個都麻了,實在是因為第一次接觸,還沒有適應過來。
等到了下午,終於開始了他們比較熟悉的課程,講的是軍用武器配置和兵陣的排布。
這熟悉的課程,也終於讓這些學生找到了一些自信,看來他們還不算無可救藥!
可很快。
下午的第四節課程,便讓這些學生再次傻眼了。
第四節課程教的是化學方面的知識!
前一秒還自信滿滿的學生們,再次自閉了……
古代的化學方面的成就,除了火藥、瓷器這種常見的型別之外,在金屬冶煉這一方面,也頗有建樹。
古代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提煉水銀的辦法。
史記中寫秦始皇陵,就有相關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據估算,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大概有100到120噸之間。
而秦始皇並不是愛好水銀第一人。
更早的齊桓公,陵墓中就有水銀池了。
也就是說,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的上古時期,就掌握了汞的提煉手段了。
此外,關於化學這一方面,煉丹術士更是功不可沒。
兵學院教授的化學知識,當然不是為了讓學生們煉丹,而是讓他們知道這些知識的原理。
這一方面的課程,即便是連朱棣都沒想到,還是蘇澈主動提了出來,讓這些學生多一門這樣的課程……
當第四節課結束之後,第一天的文學課算是暫且結束了,等待著這些士兵的是軍事實踐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