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決定好的事情,不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天地異象而改變自己的決定!
蘇澈瞥了一眼護衛計程車兵們,淡淡說著:“退下吧,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異象而已,根本不算什麼。”
校尉聽了這話,連忙應是,隨後所有士兵齊刷刷的站起身,離開了大殿。
蘇澈再看向那三人,繼續說道:“看來老天爺也贊成咱的變法,否則也不會有這樣的反應。”
“這事情也不是你們負責的,不過你們可以記下,明日的朝會上咱就會宣佈。”
三人面面相覷,只能應是。
時間很快就到了次日朝會。
蘇澈宣佈了新政策。
既然運輸靈米會導致有損耗,讓空印賬本成了慣例,那從今以後就開始徵收寶鈔,用來代替稅收。
這樣的決策,可以說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如果要折算成靈石、靈金、靈銀這些東西的話,那就不可避免的會再次產生損耗。
也就是所謂的“火耗”。
這火耗可不是一個小問題。
一開始,火耗或許不算什麼。
但久而久之,火耗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誇張,徹底成為一個亂象。
官員們會向百姓討要火耗損失,這會很大程度的加大百姓的負擔,讓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苦。
而官員們向百姓討要了火耗損失後,還會向朝廷報火耗損失,兩頭通吃,吃得肥頭大耳,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其中一塊就是火耗銀的收入。
明以後的清朝,因為清承明制,所以這問題同樣發生在清朝。
清朝的雍正皇帝,深思熟慮之後,出臺了一個能將火耗和國家財政支出相平衡的辦法:火耗歸公。
這個舉措,可以簡單理解成:用各地增收的火耗銀,用作當地官府的辦公費用。
也可以理解成為是各地原來私下藏的錢,放到明面上當做養廉銀。
說白了。
老百姓多交的錢,還是得多交,但這部分多交的錢,被公開化、合法化。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因為變暗收為明收,變亂收為按規定徵收率,的確稍微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阻止了地方州縣官員貪腐。
這算是一個折中的法子。
可將原本貪汙的錢,變成合法化的收入,這種缺德的事情,蘇澈可幹不出來,更不屑去做。
他有更好的辦法。
用徵收寶鈔來替代原本的稅收,可以直接解決空印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掉火耗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朝堂之上。
蘇澈簡單介紹了自己這變法政策。
首先,此後一概徵收寶鈔。
無論是田賦還是徭役都合併成寶鈔徵收,這樣就相當於廢除的徭役,普通的百姓不用再向朝廷承擔徭役。
他們只要向朝廷繳納寶鈔就可以代替徭役。
透過徵收寶鈔使得朝廷可以僱傭勞動力來承擔徭役。
這能讓寶鈔的市場價值,以及認可度,大幅度的上升。
一旦這個政策實施,此後的寶鈔和此前寶鈔的信用程度,可謂是雲泥之別,也不再有不斷貶值一說。
此前的寶鈔,朱元璋只管印,從來不管通貨膨脹的問題,更不管寶鈔的信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