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瑛還有一個哥哥,名為李琮,這是唐玄宗的庶長子,生母是劉華妃。
由於玄宗的髮妻王皇后沒有子嗣,所以李琮自幼就被當做繼承人來培養。
唐玄宗登基後,在剷除姑母太平公主的同時,也在思考冊立儲君的事宜。
因為沒有嫡子,所以按照長幼次序,李琮理應被立為儲君。
但可惜的是,就在李隆基登基之前,李琮在苑中打獵時不慎被猴子抓傷面部,形象大毀。
正因如此,唐玄宗認為李琮的形象不堪為人君,所以將老二李瑛立為了太子。
這些年,李瑛處理開海經商的事情,積攢了不少力量,掌握了不小的權勢,無論和朝中的大臣,還是和各地的藩王、節度使,關係都算不錯。
太子儲君之位,似乎越發穩固。
可這讓玄宗李隆基有些不喜。
雖然太子很能幹,給他解決了不少政務,讓他輕鬆許多,有了時間可以好好享受玩樂,但他那至高無上的權柄被分走一些,難免讓他心生芥蒂。
加上武惠妃時不時的在他耳邊吹著耳旁風,更讓李隆基對這個兒子心生厭惡,一度想廢掉李瑛的太子之位,可在丞相張九齡的力保之下,只能暫且作罷。
此刻武惠妃設下計策,傳了一分假的手諭,召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披甲入宮抓賊。
在得到這份手諭後,李瑛知道自己一直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他也知道其中危險,一旦不成,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可問題是,就算不造反,還能活多久?
李瑛看得很清楚,他失了父愛,自己又是武惠妃的眼中釘肉中刺,長久以往便是坐以待斃。
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搏上一搏!!
為了這個最終的目標,這麼多年,李瑛一直在暗暗準備。
但他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
他不是太宗皇帝,沒有天策上將的權勢和威嚴,想臨死一搏,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等待。
而今天,他終於得到了這個機會。
李瑛迅速調集了長安城南衙左右金吾衛。
唐長安的禁衛軍分為“北衙”和“南衙”兩個系統,“衙”指皇帝居所或官府辦公地。
皇帝坐北朝南治理天下,所以朝廷行政機構設定在南面,北邊則是皇帝私人空間的禁內,一南一北兩個地域表明兩者性質不同。
駐紮在宮城北部禁內的“北衙四衛”是直屬皇帝的私人武裝,乃是守衛皇宮的侍衛軍。
而設定在宮城南面的“南衙十六衛”則是屬於朝廷官府管轄,是國家的正規軍隊,負責守衛管理長安城。
“北衙”和“南衙”即皇帝親軍與朝廷府兵的區別。
南衙左右兩支金吾衛,是李瑛一直有意無意培養的親信之一。
不過。
即便是他一手培養,想讓他們跟著自己一起造反,卻也是不可能,這需要一個理由。
此刻李瑛拿出了皇帝的手諭,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聖旨,可上面有天子璽印,有龍氣在上,可做不得假,再加上李瑛的太子身份,哪怕沒有走合法的程式,依舊能強行調動這一批禁軍。
但金吾衛的大將軍還是很不情願:“光憑這一份手諭,又沒有兵符調動,命我進宮護駕,恐怕有些不妥!”
金吾衛的左將軍卻冷冷說著:“這手諭做不得假,又有太子擔責,難道你非得等到兵符,才能勤王護駕?”
“是啊,這旨意上很清楚的說了,宮中有賊人,讓太子加上兩位王子披甲進宮!這是立功的好機會啊!”金吾衛右將軍開口說道。
大將軍皺著眉頭,依舊還是疑慮不定,他看了一眼李瑛,又看了這手諭,思索片刻,猶豫了半晌,還是交出了自己的兵符。
“太子殿下,這是兵符,您就說是從我這裡搶走的吧!”大將軍咬牙說著。
“多謝崔大將軍了!!”太子李瑛見狀,不由得大喜過望,隨後他又看了一眼金吾衛的左右將軍,“事不宜遲,馬上調集所有可用之軍,進宮護駕!”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