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已經決定親自幹涉,用自己的方法來通關。
繼續蟄伏等待,然後在劉備的手底下當官,這不是蘇澈的風格。
很快。
劉表召集了麾下眾人,認真的向他們袒露了自己的想法,將目前的處境清楚的說了出來。
劉表說:“如今天下雖亂,荊州獨全,穩定豐樂,可我明白,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我本想靜觀天下之變,可如此下去,無異於坐以待斃,我不想如此,想聽一聽你們的想法。”
說這話的時候,蘇澈就在旁邊。
劉表幾乎將蘇澈和他說的話,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這話一出,眾人頓時變了臉色,他們一直對主公不思進取的行為非常失望,此刻聽到這一番話,知道主公終是迷途知返了,一個個激動的連忙將想法說了出來。
劉表聽著眾人的想法,表情雖然沒有變化,但心裡卻是暗暗心驚,以前他還真沒有發現,自己只求偏安一隅的時候,麾下這些原本支援自己的將軍和文臣,想法和態度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
如果不是孔明賢侄罵醒他的話,恐怕真的要失去這荊州的大好事業,這天下從不是坐談就能得來的,一味的等待,終究會和一個又一個機會失之交臂。
聽著麾下眾人的想法,劉表連忙說道:“以前是我的想法單純了,這是我的過錯,還請你們能原諒我!”
這樣說著,劉表直接對著自己麾下眾人行禮。
他們哪敢受此大禮,連忙將劉表扶起。
隨後,劉表向他們介紹了一旁的蘇澈:“這位是諸葛孔明,你們應該都認識,就是他來到這裡,罵醒了我,方才使我迷途知返。”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用驚訝的眼神看著蘇澈,很是驚訝蘇澈竟然有這等本事,竟然能將劉表給點醒,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此前他們還有些奇怪,這個年輕人一直站在這裡是做什麼的?這不是諸葛玄的孩子嗎?
此刻聽著劉表這話,不免對蘇澈刮目相看。
蘇澈並不在意。
隨著君臣和睦。
眾人開始對當今天下大事探討了起來,特別是最近曹操準備南征,對張繡動兵。
就在眾人商量著這些事情的時候,蘇澈也漸漸想起了這一段歷史故事。
歷史上,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便率部投降。
結果,曹操在接受了張繡的投降後,人妻控犯病了,他看到張濟的遺孀鄒夫人時,頓時驚為天人,毫不猶豫將其據為己有,然後和她徹夜暢談人生。
當張繡聽到這個訊息後,頓時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頓時產生了反叛的想法。
張繡聽取賈詡的建議,對曹操發動了突然襲擊。
先以要遷移軍營為藉口,穿過曹軍的營地。
又以害怕車輛遭受損失為名,取得了穿甲的權力。
就這樣,張繡的軍隊在曹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動襲擊,使得曹軍遭受了慘敗。
這場敗仗讓曹操失去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這讓曹老闆痛得刻骨銘心。
當然了。
張繡之所以背叛曹操,並不是因為遺孀鄒夫人而造反,這僅僅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曹操總結教訓的時候說,自己知道這次慘敗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羈押張繡的人質。
問題來了,如果張繡對他的嬸嬸那麼看重,那麼他的嬸嬸完全抵得上人質,張繡哪還會造反呢?
要知道的是,張繡和張濟的關係並不是很親近。
張繡只是張濟的族侄,並不是嫡親,而且張繡也不是張濟指定的繼承人,是在張濟戰死之後被部下推舉出來的。
說白了,就是他投降得太容易了,看到曹操沒有將自己放在心上,根本不重視自己,從而產生了叛亂的想法。
有了這一次的慘痛教訓後,後來,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一次投降曹操,曹操欣然接受,並且重用。
張繡在官渡之戰中為曹操作戰,立下戰功被封為破羌將軍。
此後張繡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曹操兒子結為兒女親家,一路加官進爵,所得的封邑是曹操軍營將領當中最高的,而賈詡的才華得到曹操的認可,立馬收為心腹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