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本就是生性多疑之輩,原本被蒙在鼓中,或許還看不破,現在看到自己兒子委屈成這樣,如何不能明白,這裡面的問題?
問題出在,蔡氏,還有她那弟弟,以及那外甥張允!
他們選擇了劉琮,成了他的黨羽,想扶植劉琮,從而掌控整個荊州。
想到這點,劉表頓時皺起眉頭,一時間有些心事重重,不知該如何解決。
劉琦告辭後。
連忙去找蘇澈,因為他也不知道這計策,到底是成功了呢?還是失敗了?
所以想要找蘇澈來分析一波。
可找了半晌,劉琦卻沒看到自己這位孔明弟弟的蹤跡。
“去哪了?離開了嗎?”劉琦有些失落,又有些不安,可他轉念一想,想起父親的態度,似乎變得和藹了許多,比平時溫和了不少,又鬆了一口氣。
孔明老弟的計策,果然很有用啊。
而此刻。
蘇澈則是拜見了劉表。
劉表看到一表人才,人高馬大的蘇澈,連忙走了過來,笑著說道:“孔明賢侄,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叔父,孔明無恙,叔父近來無恙?”蘇澈認真問著。
“無恙。”劉表隨口說著。
“真無恙耶?”蘇澈繼續問著。
“何出此言?”劉表聽著這話,頓時一愣,盯著蘇澈,有些奇怪的問著。
“叔父這偌大的荊州之地,不日就將易主了,何來無恙?”蘇澈淡淡笑著,直接說道。
這自然是口出狂言,是完全不給面子的一種說法,當時劉表的臉色就變了,如果蘇澈不是諸葛玄親侄子的話,他恐怕就要發飆了。
在古代的一些典故中,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小人物在面對大人物的時候,直接出言譏諷,大人物並沒有生氣,反而瞬間變了個臉色,誠懇請求小人物的幫助。
比如范雎初次見秦昭襄王,便直接開口:“這秦國哪有秦王啊,有的只是太后、穰侯而已!”
秦昭襄王便再三請求范雎幫自己。
再比如劉邦初見酈食其並不放在心上,輕慢對待,酈食其直接怒噴劉邦:“足下是打算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攻滅暴秦?”
劉邦罵道:“豎儒!天下人苦於嬴秦的苛政實在已經太久,諸侯們相繼而起,都巴不得早點滅亡它,你卻問我是不是想幫秦朝,莫不是腦子壞了?”
酈食其卻笑了,反問:“果真要聚集人馬率領義師誅滅暴秦?可瞧你那樣,能成嗎?這可不是待客納賢之道!”
這話一出,劉邦瞬間換了個臉色,停止洗腳,揮退美女,端正衣襟,恭請酈生上座,並向他莊重道歉。
問題來了……難道這些大人物都是抖M嗎?被人叱喝甚至辱罵,就會換個臉色對待別人?
當然不是這樣。
這其中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
那就是真正的大人物是有氣勢的。
無論是劉邦,還是秦昭襄王,都是一方諸侯,位高權重。
大人物往往不過是一個眼神,就能嚇得普通人瑟瑟發抖。
若是普通人沒有兩把刷子的話,看到這樣的大人物,唯唯諾諾,連個屁都不敢放,還敢出言嘲諷?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了嗎?
往往只有胸有才華,有真正本事的人,才敢當面訓斥大人物,因為他們對自己有這自信。
此刻的蘇澈,便是如此。
他面對一州之牧的劉表,直接就詢問他,這偌大的荊州之地,不日就將易主了,何來無恙?
劉表經過起初的生氣後,也明白了一點,那就是眼前的青年,不可能是無的放矢。
想清楚這點後,劉表的臉色卻依舊沒有緩和,不滿的盯著蘇澈:“你在說什麼胡話??”
蘇澈笑了笑,繼續說道:“您肯定認為我想說,廢長立幼,此乃取死之道,我為了與劉琦的私情,方才勸諫您,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