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僚說:「我蠻夷也!」
這話一出,諸侯國的國君們直接無語了。
這簡單的四個字,直接把所有譴責的聲音給嗆了回去。
我蠻夷也,不知禮,所以進行這些變法,你們為什麼還要指責我呢?
這句話其實在很久之前,楚國的國君曾經說過。
當時中原姬姓諸侯國認為自己血統高貴,瞧不起位置非中原的秦楚兩國,視其為蠻夷。
楚國對這種不公平待遇的怨恨可謂是遍佈史書。
然而楚國的國君熊渠卻將這種歧視,化為了楚國的優勢,憑藉自身的實力獲得了更大的利益,成為春秋時期,兼併領土最為成功的國家。
而現如今,吳王僚居然學楚國的國君,來了這樣一句,直接把諸侯國的國王們給整無語了。
原因很簡單,楚國雖然是蠻夷,和楚國一樣的吳國,儘管地處偏僻,是南蠻子的地界,可吳國的國君血脈,卻是正兒八經的根正苗紅!
早在周朝還未建立的時候,只是諸侯王的周太王,在離世之前,面臨儲君的人選問題,便十分頭疼。
他的小兒子十分賢明,而小兒子的兒子,姬昌,更是聰明絕頂,一看便是雄主。
相對於兩個愚笨的兒子,他更希望把國君之位交給小兒子。
可問題是,雖然這兩個兒子不成器,但也算是敦厚老實,如果沒有任何道理,就直接廢長立幼,這是取死之道。
當這二人知道了周太王的想法,也沒有爭奪王位,而是主動離開了。
二人去了
南方,在一個海邊的小城定居下來,在周太王和弟弟死的時候,也沒有站出來爭奪王位。
王位順利的落到了姬昌的頭上,透過姬昌的努力,以及他兒子姬發的治理,國家日益強盛,最後直接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紂王***於鹿臺,周王朝也就此建立。
等到周王朝建立後,姬發尋找太爺爺的兩個後代,最終在吳地找到了他們的後人,他們已經在吳地紮根,並且成為了當地的領袖。
於是乎,周武王姬發順水推舟,將吳地分封給了他們,讓他們成為了姬姓諸侯王。
當然了。
這段塵封的歷史,很大可能是吳國的國君瞎編的,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血脈是純正的姬姓血脈,不是蠻夷之王。
可不管是瞎編的,還是確有其事,這說法的確讓此前的吳國在中原諸侯國之中站穩了腳步。
然而現在到了變法的時候,本一直自稱為姬姓諸侯王的吳王,卻直接撕開了面具:不裝了,攤牌了,我蠻夷也!
這直接把其他的諸侯王們給整無語了。
看把人家孩子給逼成什麼樣了……堂堂姬姓諸侯王,都被逼急了,直接說自己是蠻夷!
到了這種時候,還能譴責吳王什麼呢?
這種感覺就像是打遊戲的時候,隊友發揮失常,操作拉跨了一波,你剛準備噴他,他卻主動說了一句:我太菜了,我太垃圾了!
這種時候,你還好意思再噴他嗎?
自然是不好噴了。
此刻吳王說出的這一句:「我蠻夷也。」
便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直接堵住了悠悠之嘴。
諸侯國的國君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吳國旁邊的楚國,病入膏肓中的楚平王,在聽到這個訊息後,還開心的笑出了聲:「果然和我一樣是蠻夷啊,平時裝什麼大尾巴狼呢,哈哈哈…咳咳!」
此時此刻,諸侯國的國君們,顯然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