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崇禎皇帝年幼時,曾失足掉進了一個池塘裡。
他身邊的小太監看到之後,手慌腳亂,大呼小叫,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貿然下水救王爺。
只有王承恩,他見小王爺落水了,便跳進水裡,拼命護住小主子。
小王爺被救起後,就對這個勇敢的太監產生了好感,從此和他十分親近。
小王爺長大之後,順利繼承了皇位,成為皇帝,他也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之一。
「王承恩?你怎麼來了?」蘇澈也沒有拆開那封信,奇怪問著。
「皇爺,天塌了……!您前腳剛走,京城後腳後發生了大事,那些朝廷官員勾結京城的軍隊,說要清君側,目前已經掌控了京城各處要害,目前只剩下皇宮幾處還沒有失守,魏大人正在帶兵死守皇宮,他希望您能回去主持大局!」王承恩思路明確,迅速將事情的大概說了一下。
蘇澈也隨手開啟了那份信,這信是魏忠賢親筆所寫,詳細講述了現在的情況,並催促蘇澈回來主持大局,否則皇宮一淪陷,那京城就徹底失守了,蘇澈到時候還想回去的話,也很難回去了。
這是事實。
京城一旦被反賊徹底掌控,蘇澈就算回去,這群大臣恐怕都不會放過他了!
蘇澈看著這封信,搖了搖頭,隨手將其撕碎。
一旁的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問著:「皇爺作何打算?」
蘇澈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他們想要京城,那京城就給他們了,反正我也不稀罕。」
這話一出,王承恩瞪大了雙眼,驚愕的說著:「您……您不要京城了?」
蘇澈點了點頭,隨手說道:「你既然跟了過來,也別回去了,就算回去也是死路一條,跟著我吧,我們馬上就要到目的地了。」
「目的地?」王承恩下意識的抬頭,看了一眼軍隊前進的方向,不遠處有著一座城池,正是山西大同府之地界。
蘇澈的想法很簡單——一切戰術轉換家!
這群大臣想要京城,那就送給他們,大明的天下,絕對不是一座京城,一座皇宮就能代表。
說到底,蘇澈才是這個大明王朝的合法皇帝,這群朝廷眾臣以清君側的名義控制了整個京城,那又如何?他們還能另立皇帝不成?那就真的是大逆不道了!
說到底,只要蘇澈這個合法的皇帝不死,他們只有等蘇澈回到京城,再做其他手段。
而蘇澈也開始偷雞,先從這山西下手!
一萬人馬,幾十萬流民,這大場面嚇得山西大同府的知府還以為賊寇入境,席捲整個天下了。
不多時,當知府聽到了是崇禎皇帝駕到時,直接人都傻了,皇帝帶著流民過來了?
這讓大同府的知府根本不敢相信,同時驚動的還有大同的代王朱傳。
這個名字很奇怪,但也是老朱家的傳統了,各種創造文字,給元素週期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人實在是不知道這個字叫什麼,就給他起了個朱傳火齊的四字名字。
永和門上,大同府的知府拿到了一封皇帝旨意,讓他速速開啟城門,將大同府一切歸於軍管,看著這旨意上的大明龍氣,一切不似作偽,大同府的知府連忙開啟了城門,然後就被拿下了。
大同府的知府,直接被軟禁起來,等候審問,此外大同府內所有官兵全部歸於蘇澈掌管,軍權一拿,政權一奪,如此一來,大同府基本就在蘇澈的掌握之中。
可蘇澈並不滿足,他直接發旨意,讓山西的巡撫和布政使全部過來拜見。
巡撫,從二品,如果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轄一省的軍務加民政,一般以軍務為主。
布政使,從二品,理論上和巡撫平級但位次略低,轄一省民政。
讓這二人直接過來拜見,如果不敢過來,那就是抗旨不遵,大逆不道,那蘇澈下一步的動作就名正言順了。
如果他們真的過來的話,那他們的結局就和這大同知府一樣,被軟禁在蘇澈的身邊,任何命令都別想發出去了。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完成了這些步驟後,蘇澈下了命令:
「開倉,放糧,救急災民吧。」
蘇澈這話說得輕描淡寫,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樣,然而大同府的同知和通判卻是頭皮發麻。
同知袁士恆硬著頭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