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長安周邊府尹縣令,皆是想要趁著世族之力大敗之時,乘勢而起的,幾乎每個人都訂閱了幷州道的《大唐新報》。
李世民宛若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然而,李承乾此刻書信之中誅心的內容,卻是根本沒有停止的意思。
“兒臣所言,固然有失父子綱常之禮,然我大唐百廢待新,恰是百官竟力,萬民修養之天時,兒臣放肆,今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子訓父......”
“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李承乾言辭激烈,毫不避諱的“以子訓父”這等的話語講出來。
更是氣得李世民此刻好懸沒有當場把後面的書信一股腦撕掉。
“好啊!太子好文采!哈哈......朕如今也算是有幸能夠讓朕的好太子,給朕做文章了!”
字字誅心且絲毫不給他留有臉面的文章,氣得他手都在此刻禁不住的顫抖,口中咬牙切齒說著誇讚的話。
那額頭之上跳動的青筋,卻赫然已經表明。
這位皇帝陛下,已經在思索是使用藤條,還是馬鞭來收拾這個太子了.....
繼續往下看著。
一旁長孫皇后輕咳一聲,指著自家寶貝長子,這獨樹一幟的瘦金體書法:“陛下,高明這孩子的字,倒是有陛下之風。”
李世民撇了撇嘴。
朕的飛白體,哪裡和這逆子的書法有相近之處了?
“兒臣勞心於新政之策,行走于田畝之間,丈量百姓各家所困,聽聞四方子民之難,日夜不敢懈怠民政。建農學以富農熟,開吏政而活官署,引水治道,清典明法。”
“民不富,一日不敢稱君”
“國不強,夙夜恐遭外患”
“遂明知今非與突厥開戰之絕佳天機,兒臣亦親率大軍,爬冰臥雪,北征邊患,不求得開疆拓土之奇功,但求北境邊患之暫寧。”
“大戰之間,數次於決死之際苟得殘存,仍不敢有半點怯懦之意,累耗軍心”
“兒臣非古之悍勇無畏之輩,亦有畏死貪生之念”
“然一日為我大唐儲君,乘天賜御未來之權柄,時刻憂心惑亂國事,引得華夏社稷動搖,遂於生死之間徘徊,感念天之垂恩,謀得北境大勝......"
看到這裡,李世民臉上憤怒之色不由變得複雜起來。
長孫皇后愕然:“陛下,高明這孩子說,謀得北境大勝,可是說拿下頡利?”
李世民沉默半晌,倏然長嘆一聲。
“觀音婢,朕的這個太子,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他微微搖了搖頭。
“這小子不僅僅拿下了頡利,更是在今日朝堂之上,傳來了他在雁門關的又一則大捷戰報......突利的兵馬也被他打敗了,突利本人被俘。”
“東突厥......被朕的這個兒子,滅了!”
“嘶!”
長孫皇后愕然,大腦都是在這一刻,不由得瞬間一白。
隨後。
她便是立刻明白了,自己剛才進來甘露殿的時候,自家這位李二陛下,為什麼表情說不出來的難受。
“陛下,承乾如今也都還只是一個孩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啊。”
李世民微微頷首,眼中卻明顯帶著幾分羨慕和嫉妒。
開疆拓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