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他有一劍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妖族

第一百五十二章 妖族 (第4/6頁)

在研究醫學的過程中,孫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製成粉,用來發火煉丹。

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有坦蕩天地。”

《千金要方》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

孫思邈重視醫德,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皆一視同仁。聲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慾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

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道家醫德思想,是中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孫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孫思邈具有高尚的醫德,一切以治病救人為先。他關心人民的疾病痛苦,處處為患者著想,對前來求醫的人,不分高貴低賤、貧富老幼,親近疏遠,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晝夜,不避寒暑,不顧飢渴和疲勞,全力以赴。

臨床時,精神集中,認真負責,不草率從事,不考慮個人得失,不嫌髒臭汙穢,專心救護。

特別是他提倡醫生治病時,不能借機索要財物,應該無慾無求。他這種高尚的醫德,實為後世之楷模,千餘年來,一直受大家歌頌,被尊稱為“藥王”。

孫思邈不用動物入藥。他說:“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呼!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孫思邈在生之年為醫藥事業作了那麼多重大的貢獻,臨終時,卻遺囑“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敬仰。

他的家鄉人民給他修廟立碑,把他隱居過的“五臺山”改名為“藥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許多有關孫思邈的古蹟,如“藥王廟”、“拜真臺”、“太玄洞”、“千金寶要碑”、“洗藥池”等。

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隱居修道時,“練氣養神,求度世之術”。他對醫藥有長時期的精心研究,且常懷仁慈之心,親自採製藥物,為人治病,以醫藥助人。作為修道人,他奉行“凡所舉動,務行陰德,濟物為功”的原則。

當時的知名人士多曾拜他為師,甘當他的學生。“初唐四傑”之一的著名詩人盧照鄰在他的《病梨樹賦序》中稱孫思邈“道合古今,學殫數術”,“推步甲乙,度量乾坤”。

在盧照鄰寫《病梨樹賦序》時,孫思邈已經九十多歲了。但他的眼耳一點也沒有衰老的跡象;體壯盛,神色清朗。當初魏徵受皇上詔書編修齊、梁、陳、周、隋五代史的時候,擔心會有遺漏,便多次訪問孫思邈。孫思邈以口傳授,就像眼前親自看到一樣的清楚。

當時盧照鄰負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嘆每個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壽命竟如此的懸殊。於是他問孫思邈:“名醫治病,其道理何在呢?”

孫思邈回答說:“我聽說善於論天的人,必定由這個人的本質而定;善於談論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為依據。天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運轉,寒暑交替。它運轉時,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霓。

這是天地的規律。人有四肢和五臟,一醒一睡,呼吸吐納,迴圈往復。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這是人體的規律。陽用其精,陰用其形,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

等到失去這種正常現象,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病情呈現在表面,病變卻在形體內。這種道理同樣可推及到天地,也是這樣的。

所以五緯盈縮,星辰失度,日月錯行,彗孛流飛,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疣贅也。

傳說有一次在行路時,孫思邈看見一個牧童在殺小蛇,那蛇已經受傷出血了。孫思邈懇求牧童不要殺它,並脫下自己的衣服來送給牧童,贖救了小蛇。然後又用藥物把蛇封裹起來,把它放回到草叢中去。

一個多月後,孫思邈又外出行走,看見一個白衣少年,僕人和馬匹都很壯實,下馬來拜見他,並感謝他說:“小弟承蒙道者救了一命,孫思邈聽後沒有介意。少年又再次拜他,並請他騎另一匹馬。

兩馬馳行如飛,到了一處城郭的地方。那裡花木繁盛,春景和媚,門庭燦然顯赫,人物繁雜,簡直就象君王的住處。原來孫思邈救的小蛇是龍王的兒子,那裡就是龍宮的所在“涇陽洞府”。

龍王為報孫思邈救子之恩,臨行時要送他許多金珠寶物,但都被孫思邈堅決推辭了。龍王見他不愛富貴,便叫兒子取出龍宮三十藥方贈送給他,並告訴他說:“這是真方,可以濟世救人”。

孫思邈回家以後把每一個藥方都試用了,發現都有神效。後來孫思邈在撰寫自己的方書《千金方》三十卷時,便把龍宮藥方分散放在裡面。

玄照和尚在嵩山白鵲谷修道,操行精嚴,在出家人中推為首位。他發願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眾生。在山中開講以後,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經的總是座無缺席。

當時有三個老頭,眉毛鬍鬚全白,相貌與眾不同,在那虔誠的聽講。如此聽了多日,玄照感到奇怪。忽然一日,三個老頭一大早就來拜見玄照。

他們說:“我們三個弟子,其實是龍,有各自的職責,也很辛苦,以後還要幾千年了。能聽到你精妙的說法,沒有什麼報答的,也許你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去做,我們願意效微薄之力。”

玄照:“現在陰陽失調,乾旱少雨,國內鬧饑荒,你們可以下些雨來拯救天下百姓。這是貧僧的願望。”

三個老頭說:“聚雲下雨,本來是一樁小事。只是關於下雨的禁令絕對嚴重,不奉上天之命擅自行雨之罪不小,有性命之憂呢!我們試說一個辦法,差不多可以成功,不知長老能不能去做?”

玄照說:“那你說給我聽聽吧!”

三個老頭道:“少室山的孫思邈處士望高德重,一定能使弟子的災禍解脫,那就可以馬上下雨了。”

玄照:“貧僧知道孫處士在山中,但是不知道他的道行,又怎麼能如此呢?”

三老頭:“孫公的仁義不可估量。仁義之心附著於濟世的藥方,造福於萬代。他的名望已經在天宮登記入冊,實在是世外高人。如果他能說話相救,保證沒有問題。只要長老先和他約好,如果他答應了,立即就依你的話去做。”

於是他們就把救護的辦法告訴玄照。

玄照到孫思邈的住處去,誠懇的拜謁,人情禮數特別謹慎,坐定許久才說:“孫處士以賢德明哲的氣度,把濟助於蒼生為己任,現在極旱,寸苗不長,百姓叫苦不迭,焦渴乾枯如此,施用仁的時候到了。希望你開恩,救一救天下百姓。”

最新小說: 被冤死後,我化身詭王索命 鹹魚,路人,但怪物之母 七零:替嫁糙漢後,我在京都搞科研 快穿反派他又嬌又軟 此間有你才更美 盜天逆命:異世武魂大盜 我在冥界種田 末世絕地跑毒 機動女武神 星淵傭兵 終級兌換商店 美漫世界大魔頭 末日狂災:我飼養了一群災厄 我在遠方呼喚你 怪物維度 我有一冊技能書 快穿宿主她人美心黑 求生之開局一個小樹屋 快穿之我的花式男友 青銅詔書:弒神者的文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