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聞人升前世進入現代後,很多恨史d們,狠狠地說沒有什麼歷史,只有重複罷了。
他們忘記了,這養蠱之後,剩下的偌大面積盤子,蠱盆,才是歷史留給今人的最好財富。
別人想要都要不到的東西,他們棄若敝履。
又有幾個古文明給今人子孫留下了那樣大的盆子了?
隔壁,隔壁的隔壁,本質上都是羨慕的很。
盆子大,才能做很多事。
封閉的地形,有巨大的失去,也有巨大的得到。
自然是公平的。
而在這時,荀攸卻是搖頭道:“搞重新分配的話,並不是根本解決之道,為什麼呢?”
他看向眾人,幽幽道:“這一次平均分配了,下一次呢,再過幾百年,不,只要一百年,因為人與人的努力程度,人與人的智慧不同,人與人的出身不同,人與人的機遇不同……哪怕我們建立了非常公道的體系,
“仍然會出現優勢之人,優勢之族,進而佔有更多的土地。”
“那時候該怎麼解決呢?”
眾人沉默。
接著荀諶起身道:“這法子,老師早就說過,以商人為主導,讓那窮人,智慧不足者,可以出賣體力為生。”
“然後從富人那裡換取糧食。”
“如何製造更多的產品,如何能夠從富人那裡,讓他們將糧食和其他財富拿出來流通到社會中,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才能真正解決治亂迴圈。”
眾人紛紛點頭。
“友若說的是。”
“這話說的對,師尊就是這樣講的。”
“但是這過程需要很長時間啊。”
“是需要很長時間,地主豪強中,勤儉者多,不肯花錢的才是多數,想要兼併土地者也是多數。這樣看來,那些奢靡者,從市場上大肆購買各種新奇之物,大興土木消費的,反而是在造福窮人,而那些勤儉節約者,將糧食和布匹、銅錢存放起來購買土地繁殖家業的人,反而是在坑害窮人了……”
“這聽起來很是違揹我們常識,反而是敗家的豪強,對朝廷有利,守家的豪強,則是朝廷的蠹蟲啊。”有人說道。
聞人升笑了,看向眾人。
他們說的沒錯。這種方法,在後世就曾經被名臣范仲淹用過。
范仲淹去地方州府賑災,就是組織當地富豪們大量消費,建造園林房舍,大量徵集民工,一開始被人彈劾,然而這樣做之後,災民有了活幹,豪強們也享受到了,建造了很多美麗的園林。
當地的豪強竟然沒有因為賑災而去反對范仲淹的,反而對他大加讚賞。
要不人家怎麼有名臣範文正的稱號?
雖然他因為繼子出身,又改回原姓,遭到一些人的詬病,但他的智慧,的確是超出時代。
所以大宋大送大慫,讓人痛恨,也讓人可惜。
可惜就可惜在這裡,很多臣子已經學會利用現代商業手段來解決一些古代經典的災民問題。
然而外部環境卻沒有足夠的發育時間,直接讓野蠻人給一波推掉了。
而且這種方法也沒有辦法持久,畢竟整個朝廷還是封建朝廷。
不可能維持住一個公正的商業環境,這種商業行為只能在名臣治理下,才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