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批評聲四起,完全在王峰的預料之中,略顯無奈的朝著阮若霖看了一眼。
阮若霖同樣也想到了會有人抓著這點不放,看著還在滔滔不絕的姜副書記,老太太都恨不能衝過去給一大嘴巴。
這位姜副書記的一些話,明顯帶著點兒私人仇恨,顯然還在計較上次顧北沒給他面子的事呢。
這不,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應該腳踏實地的話又蹦出來了。
翻來覆去的就是這些話,也不嫌煩得慌。
還尊重歷史,要以史實為依據。
真要是這樣的話,包公的故事就別講了,戲曲舞臺上都別演了。
因為據史料記載,包公的形象根本就不是個黑炭頭,應該是個白面書生才對。
更沒有坐府堂懲惡除奸,明斷陰陽的本事,開封府也沒有三口鍘刀,御貓展昭,王朝馬漢。
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是這麼編的,也沒誰說那些古人不尊重歷史。
接下來的幾天,臺裡一直在討論,阮若霖也參與了進去,擺事實,講道理,可有些人就是聽不進去。
如果阮若霖也是個穿越的,她肯定聽過那句話: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顧北這邊呢?
已經開始在做預算了,他知道臺裡沒錢,就算明年能拿到財政撥款,分給《知否》劇組的也肯定不會太多。
300萬,估計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還不像《西遊記》和《紅樓夢》那樣,沒了錢還能朝臺裡身手,實在沒有的話,還能去外面籌措。
《西遊記》之所以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完全是因為遇上了一個西遊迷的鐵路部門領導。
《知否》想要模仿,根本沒可能。
300萬,要拍一部大戲……
放在上輩子的話,一個明星的片酬都不夠。
萬幸處在如今這個年代,再怎麼大牌的明星也不會太貴,甭管是什麼行業,所有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是定級的,最多也就是發點兒補助。
可即便如此,《知否》這個故事裡的人物上百個,單單演員的工資這一塊就花費不少。
是不是該去京影、中戲淘淘寶了?
顧北記得前世看過的那些文娛,主角想要拍戲,為了省錢,經常做的就是去各大電影學院,找那些還沒畢業,也沒成名的學生。
不光省錢,還能落一個伯樂的好名聲。
越琢磨,越覺得這個法子可行。
顧北將來是準備拉隊伍出去單幹的,先結實一些未來的大明星,提前成為他們的伯樂,也算是為將來做準備了。
“顧老師,下班了!”
顧北正在紙上寫寫畫畫,一個角色的名字後面對應著一個演員的名字,其中大部分現在都還是窮學生,就等著他去挖掘了。
聽到張麗的聲音,顧北猛地抬起頭,抓過手錶看了一眼。
“回家嘍……”
收拾好東西,騎著腳踏車往家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