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昂貴的後期特效,還有群眾演員的酬勞,一開機就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於是,還沒有拍到一半,就又沒錢了。
當時,臺裡對此也是愛莫能助,畢竟在那個年代,大家都缺錢。
好在劇組的製片李鴻昌老師聯絡到了鐵道部,又拉來了三百萬元的贊助,才解了燃眉之急。
這筆鉅款來之不易,如果資金再度燒光了,就對不起贊助商的一片熱情了,劇組從此之後就過上了把一分錢掰成兩瓣花的窮苦生活。
饅頭、鹹菜、喝涼水!
這在劇組屬於常態,顧北可是親身經歷過的。
那時候大家都咬牙堅持下來了,沒人抱怨,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在做著怎樣偉大的一項工作,即使吃苦也甘之若飴。
就是靠著這股啃硬骨頭的精神,劇組終於戰勝了困難,拍攝出了一代經典《西遊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西遊記》一經播出,立刻引發了國內外的轟動,國內就不必多說了,《西遊記》的收視率年年霸榜,即使到了現在,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也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它的身影。
在小日子、高麗棒子,還有東南亞的很多國家,《西遊記》也非常受當地觀眾的喜愛。
總之,《西遊記》劇組不辱使命,將中國的文化成功輸出海外,為中國的文化自信打下了完美的開局之戰。
想想當年,再看看現在,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現在拍一部戲,絕大多數的劇組都不用為錢發愁了。
許多電視劇投資沒有個一兩千萬,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說,但是隨著電視劇的場景越來越恢宏,特效越來越精良,觀眾們不難發現,現在的電視劇缺少了靈魂。
電視劇被當成了盈利的手段,導演和演員們不約而同的忽略了它背後承載的文化意義,這也導致電視劇質量的下降。
比如後來重新翻拍的四大名著,《新三國》雷人橋段不斷,《新西遊記》形象令人吐槽,《新紅樓夢》情節設定不合理。
歸根結底,精良的製作只是電視劇華麗的外衣,觀眾還是更加渴望看見富有內涵的東西,這也是為何《西遊記》至今依然能夠經久不衰。
曲終,李誠儒走上了舞臺,現場頓時響起了一陣掌聲。
“大家好,我是李誠儒!”
說著,李誠儒對臺下的觀眾深深的鞠了一躬。
“大家在今天看到我,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感覺我和《西遊記》好像也沒什麼關係啊!有的觀眾朋友或許還在琢磨,這位是誰啊?演唐僧的?不是!演孫悟空的??更不可能了,總不能是演白龍馬的吧?”
臺下響起了一陣笑聲。
“您諸位也不用猜了,說起來,甭管是演了唐僧的三位演員,還是演孫悟空的張金萊,他們和西遊的緣分,都沒有我深,早在82年,《西遊記》還沒開拍的時候,我就已經進組了,不過我當時乾的不是演員,而是劇務,誰都沒想到吧??”
的確很少有人知道李誠儒的這段歷史,人們熟悉他都是從演員這個身份開始的。
“當然了,今天這個場合,我可不是主角,主角是誰啊?”
李誠儒神神秘秘的一笑。
“我先賣個關子,簡單介紹一下這位老師為《西遊記》做出的貢獻,剛剛這首曲子,大家都很熟悉,知道名字的恐怕不多,《雲宮迅音》,電視劇《西遊記》的片頭曲,我要說的這位老師正是這首曲子的作者,另外,整部《西遊記》裡面,他還創作了包括《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天竺少女》、《取經歸來》等等等等一共47首曲子,這位老師就是,來,咱們一起喊出他的名字!”
“許……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