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婕也跟著說道:“對,小顧這話沒錯,老許,就是要給你正名。”
許靜清用力的點著頭,也不知道心裡在想些什麼。
“李哥!!待會兒介紹許老師上臺的時候,隆重著點兒!”
李誠儒聞言忙道:“沒問題,都交給我了,別的不行,咱這嘴皮子上的功夫可一點兒都沒落下!”
聽到他這麼說,休息室裡的人都笑了。
很快,時間來到了晚上七點半。
顧北也回到了觀眾席。
舞臺上沒有亮燈,隨著一聲丟丟丟……
演出開始了!
第一首,自然也是最為經典的《雲宮迅音》。
想當初人們對於古典名著《西遊記》改編的電視劇,竟然用西洋的電子樂,都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有人給央視寄信,表達了強烈的抗議。
央視的領導也因此多次找到楊婕導演,表示要將許靜清換掉。
當時楊婕導演是怎麼說的?
“要換他,就先把我給換了,人是我找來的,我覺得他最適合,換成別人我都不滿意,要是出了問題,我負責,我一個人承擔責任。”
就這樣,楊婕導演一個人抗下了所有的壓力,這才有了伴隨著《西遊記》一起火遍全國的多首傳世佳作。
聽著熟悉的音樂,一幅幅畫面又出現在了顧北的腦海之中,原本已經有些模糊的記憶,又重新變得清晰。
隨著時間的流逝,《西遊記》早已經成為了一代經典,在許多人的童年裡,每逢暑假電視臺都會滾動巡迴播放西遊記,這也成為了一代人經典的童年回憶。
然而,《西遊記》拍攝的過程有多難,只有像顧北這樣的親歷者才明白,歸根結底就一個字——窮,說句玩笑話,當年的《西遊記》劇組窮的就只剩下演技了。
回想當年,央視的領導因為小日子版的《西遊記》,深受刺激,於是拍板要拍中國人自己的《西遊記》。
可說出這句話簡單,真的要把《西遊記》給拍出來,又何談容易??
那時的央視資金是真不充裕,連最基本的資金都無法提供到位,小日子的《西遊記》雖說情節雷人,但是它卻不用面臨資金難題,各種場景製作的恢宏大氣,還融入了當時最先進的電腦特效。
可楊婕導演和她的團隊有什麼?
因為初期資金不夠,臺裡的領導也不敢貿然啟動《西遊記》這個專案,最終東拼西湊來了一筆小錢,讓劇組先進行試拍。
於是,1982年7月,劇組試拍了《除妖烏雞國》這一集,並於當年國慶在央視播出,這是中國觀眾第一次看到如此稀奇的電視劇。
裡面的孫悟空飛天遁地,各種特效層出不窮,令人很是驚奇,因此,這一集的收視率竟然高達89.4%,甚至有人看完一遍之後,還在等著看重播。
首戰告捷,再加上楊婕導演的苦苦勸說,終於,劇組拿到了300萬元的拍攝資金,在那個錢還非常值錢的年代,這絕對稱得上是一筆鉅款。
然而,儘管有了三百萬元鉅款,但是,《西遊記》涉及的場景複雜,涉及的人物太多,涉及的特效太複雜,以至於三百萬真的用到拍攝當中,也顯得捉襟見肘。
為了讓作品盡善盡美,楊婕導演率領團隊走遍了全國十九個省,僅僅是安頓演員住宿和吃飯就不是一筆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