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修德,一個來自自由世界的無冕之王、民主代言人,西洋的人權衛士。
基本上,觀眾心目中壞的領袖,惡的將軍,好的洋人,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沒有一點兒突破。
乾巴巴的,缺少點兒味道。
再有就是線索太亂,層面太多,重點太雜,什麼都想表現,結果什麼都沒有展開講清楚。
要拍這段歷史,首先要告訴大家,1942年在豫中那旮旯,究竟發生了什麼。
雖然作為導演的馮褲子,以及作為編劇的劉振雲都已經非常努力了,下到普通百姓,上至一國領袖,什麼都拍了,但終究還是浮光略影,啥都沒講清楚。
另外,過於誇張的煽情,這是馮褲子最擅長的,並且已經被觀眾詬病了很久,這個故事裡雖然已經收斂了很多,但還是不可避免墮入過度煽情的俗套。
最後再落到最為切實的問題——票房成績!
上輩子《一九四二》的慘敗,馮褲子沒想到,王家哥倆也沒想到,但它就是敗了,而且敗得很慘。
以至於被迫催生出了一部只為了賺錢的電影《私人訂製》。
甚至馮褲子都在新聞釋出會上公開表示:我拍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賺錢。
那麼,顧北到底要不要支援馮褲子拍這部電影呢?
“你要拍的話……至少要讓我看到劇本。”
馮褲子聞言大喜,顧北這麼說,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願意投資了。
“顧總,要拍的話,我能拿出來兩千萬,但這肯定不夠。”
廢話!
要折騰出這麼大的一個場面,兩千萬連毛都不夠啊!!
上輩子這部電影,王家哥倆和馮褲子一起往裡面咋了兩個多億,結果最終的票房只拿到了3.6億,差點兒沒把他們給虧死。
現在提前幾年拍,需要砸進去的錢,估計也差不了多少。
“錢不是問題,但是,我得先看到劇本!”
顧北咬了咬牙,還是認了。
他不是錢多了沒處花,馮褲子這麼多年,跟著他鞍前馬後的效力,倆人的私交也不錯,現在馮褲子就想拍個有深度的作品,無論是作為老闆,還是朋友,顧北都的支援。
連王家哥倆都願意陪著馮褲子賭這一把,哪怕知道了結局,顧北也得陪著了。
不過……
顧北還是將他前世發現的問題,跟著馮褲子說了一遍。
除了不盡不實,還有人物刻畫的問題,顧北還特意點出了劉振雲這本書存在的幾處瑕疵。
特別是劉振雲對故事中李培基這個人物的描寫。
原版電影當中,對李培基的刻畫過於正面了,以至於觀眾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得出了“感謝李培基為了豫中付出的一切”的結論。
然而,真實的歷史當中,李培基應該算是這場災荒的罪人之一,他在上報災情方面非常消極,直接導致了賑災不利,其主政下,甚至不允許省內糧價上漲,導致外省糧食沒有動力被賣到豫中,也極大的加劇了災荒。
反倒是被刻畫成兵痞的蔣將軍,在面對豫中大災的時候,如實上報災情,還號召麾下計程車兵節省糧食,救濟災民。
聽著顧北先提出要求,接著又指出了不少問題,馮褲子也有點兒懵。
劇本雖然還沒有著落,但是馮褲子已經在腦海當中勾勒出了故事的大致脈絡,可現在被顧北這麼一說,好像所有的一切都要推倒重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