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大一點兒?
郭德剛笑得有點兒勉強。
您也忒瞧得起我了。
還要大一點兒的劇場,到時候,水牌子掛出去,每場就來那麼仨倆觀眾,臺底下空蕩蕩的,演員比觀眾都多,才叫丟人呢。
當然了,像這種丟人的事,郭德剛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了。
他之前搭班演出,還曾有過,上臺之後,底下除了幹活的,一個人都沒有的窘境。
就是後來在茶館演出,漸漸有了點兒小名氣,臺底下也有過倆仨觀眾的經歷。
說相聲的臉皮沒那麼薄,觀眾少怎麼了,郭德剛有信心,把相聲門丟掉的觀眾再重新拉回來。
“還是華聲天橋大點兒,算上二樓的包間,能進去五百多人。”
華聲天橋是個專業的劇場,不像顧北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那個茶園子。
“就天橋了。”
顧北說著,也在觀察郭德剛的反應,見他強裝鎮定,也知道這小黑胖子在想什麼。
“剛開始肯定會艱難一點兒,但只要有真能耐,肯定能漸漸的把觀眾帶過來,我相信,未來天橋劇場肯定會有爆滿的一天,說不定還能和有個相聲段子,叫……《賣吊票》,也能賣加座票呢!”
呵呵!
甭說郭德剛了,就連張聞順都不敢想。
說心裡話,他之所以願意在這個歲數,放棄自己經營的生意,去幫郭德剛,除了對相聲的熱愛之外,也只是想在老得動不了之前,能有一個使活的地方,也算是彌補了多年的遺憾。
復興相聲?
這件事說說就算了,不能當真。
連好角兒的相聲,都沒有觀眾喜歡了,更別說他們這些跑江湖的。
“好,借您吉言!”
顧北笑著點點頭:“這樣吧,你儘快拿出一個計劃書,尤其是前期籌備的時候,需要的資金,每一項都列明瞭,給我拿過來。”
“好,好!”
顧北既然這麼說,事情就算是已經定下來了。
“顧總,您看看能不能給這個班社起個名字?”
起名字??
這還用想嗎?
德芸……
不對!!
現在還不能叫德芸社,畢竟郭德剛還沒收徒弟呢。
張聞順更沒給他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個字。
雲還沒到,哪來的德芸。
那麼應該叫什麼呢?
顧北努力的回憶著,德芸社這個名稱出現之前,郭德剛和張聞順經營的班社也應該有個名字。
想起來了!
顧北拿起了桌子上的筆,抽出一張白紙,刷刷點點,在上面落下了六個大字——京城相聲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