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只講了段小樓和程蝶衣11年未見面,省略了這11年間發生的事,而書中兩人被下放到了不同地方,自此沒再見,直到11年後一個巧合,段小樓看到了程蝶衣的名字,並找到了程蝶衣。
相見自然是難言的尷尬,再也不似當初。
兩人回憶著過往,又合作了一段《霸王別姬》,在霸王與虞姬分別之時,程蝶衣沉浸在拔劍自刎的幻想中,最終被段小樓一句“戲唱完了”,給拽回了現實。
程蝶衣費力的爬起來,說了句: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
在書中,除了菊仙自殺成全了自己,程蝶衣和段小樓都臣服於現實了,不同的是,程蝶衣依然從事與戲曲有關的工作,他在特殊時期失去了一根手指,不能再唱戲了,可他始終是愛著京劇的。
而段小樓真的只剩下肉身了,真的應了那句話: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
程蝶衣和段小樓,一個想做虞姬,一個想做霸王,但現實太骨感了。
段小樓也確實有過像霸王的時候,在被小鬼子抓走後,遭受非人的折磨卻始終沒有低頭的時候,在那把寶劍在特殊時期被人當做把柄時,一口咬死是自己的時候,在遊街時為程蝶衣擋打的時候……
可最後,他還是徹底的墮落了,儘管看過原著,能夠理解他,但還是不免令人唏噓。
而程蝶衣終究不是虞姬,也不能像虞姬一樣解脫。
相較而言,倒是菊仙的結局是最具有理想色彩的。
批鬥中,菊仙沒有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反而驕傲的告訴所有人,自己跟定一個人,下輩子也要嫁給他。
而段小樓為了保全菊仙,說要劃清界限,要離婚,可是在那灰暗的日子,段小樓是菊仙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希望破滅了,菊仙走上了絕路,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而電影的改編,使這個故事更加蕩氣迴腸、驚心動魄,尤其是結尾,程蝶衣自刎了,成全了自己,也讓自己徹底解脫了,做了他最想做的虞姬。
“你看過這本書?”
聽著顧北對故事裡三個主要人物的點評,陳愷歌有點兒懵。
“確實看過!”
“不對吧!”
陳愷歌皺著眉。
“這本書在內地沒出版過……呃……”
內地這邊的版權意識還非常淡薄。
“請我吃飯,不光是想要告訴我,你找到了一個好故事,跟我顯擺吧?”
“什麼話啊!”
陳愷歌面帶不爽,但眼神之中還是掩飾不住得意。
“有什麼事就直說,別那麼不爽利!”
陳愷歌笑了,一副“你懂我”的表情。
“小顧,《知否》的劇本是你創作的?”
嗬!
顧北倒是沒料到,陳愷歌居然看過《知否》,像他這種一心只把電影當做崇高藝術的大導演,向來是瞧不上電視劇的。
“是啊!怎麼了?”
陳愷歌用力拍了下手:“這就是了,我這次來京城,兩個目的,其一就是想要拜訪梅九爺,其二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