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愷歌的藝術生涯,基本上可以直接用《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來蓋棺定論了。
因為在這部電影之後,無論是張國容、鞏皇二度攜手的《風月》,還是號稱史詩級鉅著的《荊軻刺秦王》,亦或是誰也看不懂的《無極》,仿照《霸王別姬》拍的傳記電影《梅蘭芳》,藝術成就和票房成績上面,都遠遠不如。
或許是因為巔峰期來的過早,陳愷歌后來的作品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期待與失望交織著。
前期宣傳,讓人無限期待,等到電影上映之後……
就沒有以後了。
《霸王別姬》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劃時代的作品,方方面面都可以說做到了極致。
顧北上輩子至少刷了十幾遍,每一段情節,每一個鏡頭都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演員陣容十分強大,由張國容、鞏皇,顧北的老同學張峰義主演,各位主演、配角,甚至包括群眾演員的演技都統統線上,為觀眾呈現出了一部十分精彩的電影作品。
尤其是張國容飾演的程蝶衣,如同在電影裡飾演的角色一樣,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忘我程度。
劇情方面,同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量,擁有著十分完整且精彩的故事主線,從晚清到民.國,到抗戰,再到新中國成立,再到十年特殊時期。
每一個階段的故事敘述都十分的精彩,且都完美地講述出了京劇其代表的處境,以及精神,而最重要的則是在各個時期表達了人性的醜惡。
另外再技術領域同樣讓人歎為觀止,比如對色彩的運用。
電影剛開始從蔣文麗扮演的母親把孩子送到戲班子,用低沉陰暗的色調,並且還是冬天,預示著這個孩子的世界和人生軌跡將逐漸變得黑暗。
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戲子屬於下九流,所以說是黑暗也不禁為過。
隨著影片的發展,學戲過程的艱苦,正是與這種色彩相互映襯著。
正是在這種陰鬱低沉的色調中,孕育了程蝶衣對夢想的希望。
他看了當時出名的戲子演出《霸王別姬》這一齣戲,感動落淚,眼淚中孕育了希望以及未來。
隨著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成功,以及兩人感情的發展,電影的主色調逐漸變暖。
最後社會動盪,時局的變化,色彩又變得低沉、陰暗,最後程蝶衣在陰暗的戲院,演了自己最後一出《霸王別姬》後,拔劍自刎。
自始至終,電影的色彩,冷暖交接,使得影片更具有張力,使之表達的意義也更為深刻。
除了對色彩的運用,陳愷歌對鏡頭的調配更加值得稱讚。
電影裡有一處鏡頭,描寫的內容是程蝶衣吸.毒成癮後,攝像機透過魚缸去拍攝程蝶衣的臉,誰都知道透過魚缸看人,會把人看的扭曲,正是透過這樣的角度看程蝶衣的臉,才能體現出此時程蝶衣內心的扭曲,以及想戒卻戒不掉的痛苦。
鏡頭的運用,加以演員的表演,把這一鏡頭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是給觀眾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另外還有一個鏡頭,出現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程蝶衣因為唱《思凡》的原因,沒有被戲園子的人看上,以至於戲班子沒有了收入。
程蝶衣被大師兄段小樓拿著菸斗戳嘴的那一鏡頭,程蝶衣身著華麗戲服,卻口吐鮮血,不是那種噴灑式的吐,而是那種忍不住湧出的那種吐,就是這種吐,格外的鮮豔,令人印象深刻。
並且《霸王別姬》還打破了國內影視劇一直不敢觸碰的藩籬,在內容上第一次正面表述了十年特殊時期,甚至還包含同.性這些不符合當下主流的內容。
難道是因為用力過猛,一下子將全部的創作熱情都放在了這一部作品上面,才導致了後勁不足?
看著陳愷歌送給自己的這本書,果然沒有猜錯。
李碧華的作品——《霸王別姬》。
顧北看過這本書,上輩子是先看了電影,後來才找了這本書,想要看看電影是否忠實還原了原著。
陳愷歌在改編的時候,前面始終沒有做太大的改動,只有電影最後,人物的結局。
程蝶衣在電影裡最後自刎了,而書中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