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領導突然派下來的任務,讓整個西遊籌備組都措手不及。
原先都不怎麼管,主管文藝部的洪敏生副臺長,眼睛一直盯著《紅樓夢》那邊的劇本改編,阮若霖副臺長過來開過幾次會之後,也沒了影子。
怎麼突然抽上鞭子了?
雖說奶的那一口,吃下去挺香的,可畢竟定下來要翻拍名著才半個多月,這就要求出成績?
官大一級壓死人,領導交代的任務,就算是再難,也得硬著頭皮往前衝,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這也怪他們組這段時間跳的確實太歡實了,一會兒要外出採景,一會兒又公開面試演員的,動作有點兒大,惹了領導的煩,扯著蛋也是活該。
可偏偏《紅樓夢》那邊至今也沒有太大的動靜,唯一傳出來的訊息就是,臺裡的編劇周雷帶著劇本改編小組在為《紅樓夢》後續的故事多方請教專家。
誰讓曹雪芹是個爛尾頭子,正寫到精彩處……
嘎!
不更新了。
真真是人間三大恨: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未完。
唉……
對了,導演王福林還在讀書,聽楊婕說,已經很多天沒在文藝部的組長會上看到人了。
看看人家,還能脫產一年安心讀書。
他們這邊卻要被迫接受領導硬砸下來的任務。
別抱怨了,該幹什麼幹什麼。
連著開了兩天的會,最終選定了《除妖烏雞國》來練手。
至於為什麼選這個故事?
而不是《三調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或者《大戰紅孩兒》這些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
楊婕導演也有自己的考慮,首先就是因為這一段是《西遊記》裡不大為人知曉的故事,沒有可比性,其次它的情節比較曲折,再有就是景點比較集中,特技也比較少。
更主要的還在於師徒四人在這個故事裡都出現了,正好可以驗看師徒四人的表演和形象,是否能被專家和觀眾認可。
要拍的內容定了下來,緊接著由朱小峰牽頭改寫文學劇本,其他人也是各司其職,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
顧北這下自然也沒法清閒了,每天上班籤個到,緊跟著就得去北影廠找王喜忠老師,師徒四人的形象已經基本敲定,可西遊故事裡的人物不光他們四位。
單單是《除妖烏雞國》這一段,妖道、文殊菩薩、國王、太監、王子、王后,一大幫人都要挨個定妝。
人一旦忙活起來,時間也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十二月中旬。
下午開會,楊婕宣佈了幾個事,報臺領導批准,最終將外出採景的日子定在了來年的三四月份,分兩個階段進行,三月份奔東南,四月份奔西南,五月初結束。
試集開拍的日子也在文藝部的組長會上敲定,七月一日準時開練。
顧北也被塞進了採景小組,這倒是不意外,現在西遊籌備組就那麼小貓兩三隻,除了朱小峰要留守京城忙活劇本和選角的事,其他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得去。
“小顧,咱們明天還去北影廠?”
說話的人叫李成儒,京城工人業餘話劇團的演員,頭次見著,顧北差點兒沒認出來,實在是因為有頭髮的李成儒長什麼樣,形象太模糊了。
那位對著攝像機鏡頭,一刻不停連著白話了五分鐘的房地產狂人,妥妥中國影壇的經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