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間,秦川想起自己破功時的情形,不正是天地二炁相互調和,人炁最為靈動的時候嗎?
也難怪自己能夠先人一步踏入煉氣一層,原來是佔據了天時地利。苦笑一聲,暗嘲被燭燃隱瞞了好久。
自己一直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燭燃也只是暗中提點,卻沒有過多解釋,今日無意間想起這事兒,正好印證了心中所想。
“心眼”在這第一卷中來來回回研讀了許多遍,生怕錯漏半個字眼,見晨光已經明亮許多,想來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懶得梳洗一番,倒是直接掐訣,靈氣一蕩,頓時清爽了許多。
今日便是第二次早課,早課之後還要去祖師殿中祭拜扶鸞殿的先賢祖師。
收束心神回到現世,小走兩步踏過高高的門檻,轉身合上漆紅的木質房門。
此處不過是暫居之地,扶鸞山是扶鸞殿主峰,尋常時候是不會住人的。當然,素師與梨月除外。
一正衣冠,小步走到書閣門前,向其中探首望去,果然,梨月早已在其中默誦經卷了。
她身前桌案上的典籍比之秦川案上的不知要厚實多少,心神專注之下並未發現秦川走來。
見其俏臉上一幅苦思冥想的專注模樣,秦川並未打擾。昨日暈倒之後發生了什麼事,也大多可以猜出來。
心中拋去雜念,再看案頭上的典籍。
這書籍並不多麼厚實,外表上也看不出什麼內容,外皮上光溜溜的並沒有書名。
翻看第一頁,細讀兩句,頓時沉下心來。
這是一本丹道的基本經卷,講的是地、風、水、火四大基本的煉丹煉藥手法,注重藥理相輔相成,陰陽平衡之道。
早在第二個鼎爐的乾坤化境之中,秦川與行止道人問道應道之時,便已經粗通陰陽變化,相生相剋的道理。此時再一鞏固,便如爐中溫水緩起氣泡,漸入佳境。
這煉丹一途,易學難精。
人貴為萬物之靈,自然是將用道一事運用的爐火純青了,那些傳承下來的丹方經過千錘百煉,便是頭豬,照著做,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也能有所得。
可是,丹方是死的,其他一切都是變化的。
丹材成色會有變化,丹爐品質會有影響,甚至天地中蘊含的靈氣也會有所區別。
這便是專精煉丹一途最大的問題所在了。
所謂人道,也就是用道,往往浮於皮表。只有悟道之後才能透過肌理,成就一位丹道大能。
雲根果,生長於萬丈之上的高山上,可需要如春的氣候,生長十年可入藥。
水煉成玄陰,可入碧春丹。風煉成巽風,可入驅雲丹...
在往下看去,並沒有水煉、風煉的具體手法,而是點明其中變化。
雖然有些遺憾,總覺得不夠盡興,到底是底子過於淺薄。
自己在行止道人那裡學來的,雜亂不成條理的或是不合時宜的內容也盡皆梳理一番,融會貫通。
等到遍閱全書,再細細揣摩一番,時間也不早了。
自己這兩日來的經歷確實太多了,不妨先梳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