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取出一把小旗,說道:“四十餘年之前,突厥二分之後,東突厥與大隋為鄰。
啟民可汗倚恃楊隋暗助,居於磧口,與西突厥相抗衡。”他邊說邊將一面小旗插在今日內蒙古二連浩特西南。
大漠中部有陰山橫亙東西,將戈壁分隔為漠南、漠北兩部分,磧口是兩者之間的重要通道。
李世民微微頷首,示意繼續。
“啟民之後,其三子繼立,是為始畢、處羅、頡利。只因始畢、處羅皆不永年,所遺諸子年幼,尚不足以獨當一面,是故兩度皆以弟繼兄位。如今頡利在位八年,始畢、處羅諸子已逐漸成長,各自皆有所部。”
“始畢長子泥步設的領地在東方,是為突利可汗;次子欲谷設的領地在北方。處羅長子鬱射設在南方;次子拓設亦在北方。”
李藥師邊說邊在第一面小旗的三方,插上四面小旗。
其中拓設即是阿史那社爾。
“啟民另有幼弟沙缽羅設,其領地在西方。又有三名幼子,其中叱吉設、步利設亦在南方,延陀設則在北方。”他邊說邊在第一面小旗的三方,又加上四面小旗。
其中沙缽羅設即是阿史那蘇尼失。
此時米盤之內,在中央小旗四周,共有八面小旗,東、西各一,南、北各三。
李藥師將手中所餘小旗置回筒中,指著米盤說道:“如今頡利四方八設,並無一設是其嫡系啊!”
聽到此處,李世民擊掌讚道:“吾兄這一席話,放眼突厥洞若觀火啊!”
李藥師趕緊謙謝。
李世民則點頭說道:“突厥新立可汗,大抵均須年滿十八。頡利繼位之時,泥步設已經十七,接近可立的年齡。當時必有始畢嫡系意欲擁立泥步設,因此頡利必須以他為突利可汗。”
李藥師道:“是。頡利初立之時,鬱射設年方十四。兩年前他已二十,必須有所建樹,方能在諸部之間奠定威信。處羅可汗曾經戮力經略河套地區,因此當時鬱射設渡河進入河套。”
至此,米盤上的小旗皆在河套之外。
這時李藥師雖沒有將鬱射設那面小旗移至河套之內,但僅僅在米盤上一點,造成一指印記,已令李世民頗有怵目驚心之感,說道:“不只是鬱射設,如今欲谷設、拓設、叱吉設、步利設、延陀設,也都已經二十了。”他邊說邊逐一指向米盤上的諸設小旗。
李藥師道:“是。突厥諸部年輕一代已漸掌權,如若同心協力,確是我國大患。然則眼前形勢,卻並非如此啊!”
李世民點頭道:“的是。兩年之前,頡利與突利已有芥蒂,對諸部亦有戒心。因此一旦得到華人趙德言,當即寵信有加。趙德言恃寵弄權,變更突厥舊俗,迭加煩苛政令,致使子民生怨。於是造成諸部與頡利更加疏離,也讓頡利益發忌憚諸部,反倒信任羈縻諸胡。諸般種種互為因果,猜疑疾忌每況愈下哪!”
李藥師躬身道:“是。頡利若是兵強馬壯,也還罷了。如今寒害成災,內外用度均陷於匱乏,使他必須加重對於諸部的聚斂。這造成諸部更加難以存活,只得叛離啊!”
此時他走到米盤另一側,由另一隻小筒中取出一把顏色與先前不同的小旗。
先在北方插上數面:“磧口之北,有十五部鐵勒,以薛延陀、回紇為盛,依違於東、西突厥之間。”又往東方插上數面:“突厥之東,有奚、霫、契丹、室韋、靺鞨諸部。”
再往西方插上數面:“其西則有西突厥,西南又有吐谷渾、高昌、罽賓、葉護諸部。”
此時李世民笑道:“吾兄之意可是,於其內部分化離間,於其外部遠而不可攻者,則可以利相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