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環視眾臣,語音鏗鏘:“因此,縱使突厥種落盡叛,六畜無餘,朕終究不予襲擊。必待其有負於我,然後討伐。”
眾臣聞言,不免紛紛讚歎天朝有道,人君聖德。
這日退朝之後,皇帝又將李藥師留下。
他隨李世民步出顯德殿,越過橫街,行入麗正門。
一踏進這燕朝前庭,李世民立時停下腳步,轉身對李藥師說道:“吾兄今日,又是眼觀鼻、鼻觀心,恂恂然似不能言呵!”
李藥師只得躬身謝道:“臣不敢!”
他深切明白,刻下樑師都尚未剿滅,弓刀尚未齊備,馬匹尚未健壯,因此擊討突厥的時機,也尚未成熟啊。
李世民輕嘆一聲,轉身繼續前行。
不過他並沒有走進麗正殿,而往西步入宜秋宮。
李藥師隨皇帝進入宮中,只見這裡的陳設,卻與往日不同。
殿堂正中佈置一鼎碩大盤案,其中貯滿粟米。
李世民笑道:“吾兄可還記得,當年徇地東都,你我駐紮在洛陽城西。吾兄曾就著案上積塵,圖畫敵我形勢?”
李藥師躬身笑道:“歷歷如在目前哪!”
李世民指著那碩大米盤,笑道:“如今,你我便可以此為案。”
自從馬援為東漢光武帝劉秀“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以來,六百年間,米盤推演已是兵家常事。
然宜秋宮中這一米盤,卻與尋常迥異。
除其特為碩大之外,案上有一河套形勢的曲流,不在米盤西北,而在南方。
李藥師一見即知,皇帝意欲討論突厥形勢。
他非常清楚,面對突厥,李世民心中有不少痛處。
首先,太原起事之初,李淵曾對突厥稱臣,此事絕不適合此時碰觸。
其次,李世民數度拒絕眾臣擊討突厥之議,都是因為大唐戰備尚未完善,故爾此時論及,並無效益。
其三,梁師都仍在突厥奧援之下,盤據勝、夏二州。
其四,楊廣之孫楊政道亦在突厥扶持之下,成立傀儡政權。
其五,李世民原與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議定和親,卻因頡利阻撓,以致未能成真。
而後三者,都與“分化離間”、“遠交近攻”的策略有關。
於是此時,李藥師躬身領命,闊步上前。
米盤之側有筒,筒中貯有小旗。